佛教禪定實修體系

CW46
附錄四

佛教瑜伽士陳健民英語口述
康底帕洛比丘筆錄
漢譯﹕林鈺堂
 

附錄

附錄四

如何轉化人身成為佛身

第一部分

「人身」與「佛身」這兩個名詞經常出現在佛教典籍中,而是關於心理發展的諸多層次以及身體昇華之不同方法的。(小乘的)上座部教導弟子們要淨化人身,而在其內有三十六種不淨之物。大乘及金剛乘之學人則強調空性之昇華以及智慧能量之運用。這三乘都各有其優點並且在某種層次上與真理之某些特定的層面相應。

要將人身轉化成為佛身,前者必須加以淨化。因此,大部分批評(小乘)上座部教法的佛教弟子難以在大乘或金剛乘之修法中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真如中之空性昇華之哲理以及佛位中智慧能量之功用需要長篇大論地加以說明,因而無法在此展示。

唐密以及日本之密宗有一種定中觀修的體系,叫做「五相成身」。許多弟子們往往忽略了操持此體系之哲理,而在此附錄中則將簡要地加以提及。

密咒、手印以及一些簡單的觀想都在此儀軌中做了妥善的安排。如果缺乏(對)其間的實修及哲理之關聯(的了解),而是漫無條理地觀修那些片段,就會像是捉了一手的中國古錢幣而沒有以線將它們串起,也就是說,轉化人身成為佛身是不會完成的。在此我將依據自身之經歷來展示支配此「五相」體系之哲理,而經此串連便會將五相連結成一體。

首先,行者應徹底地確認「本心」,一如第一相之名(「通達本心」)。它是教導弟子們說,除了真理之外,既無心(一如法相宗所主張的),也無物(這是印度以及現代的物質論者所提倡的)。真理是:法身無相、無時間(之久暫),而永續不斷。在修習此瑜伽之前,不動真如三摩地之真理或者阿字觀必須純熟了並且已經修成穩固的證量。

對於四度而又不可分度之真理之透徹確認並非一般經由肉眼所能見到的。通常的見地是經過第六識的作用而夾帶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想要成就的欲望,並且伴隨著無明之第七識之私心。真理只可經由明行之法眼而得見。法身之大體相狀是像一個無有邊際的圓球,其中充滿了純潔、神聖、寧靜及殊勝意義。它有明亮的光,而其中既無有「我」之念頭,也無有「個人身體存在」之念頭。然而它是包容每一位有情,不論善惡,不管在天界或在地獄,在任何時段之內。因此每一位有情都總是分享著它,縱使他們不是全都體會到它(的存在)。這是頭一相與第二相之間的關聯之「頭」。

此儀軌強調說有一位佛出現並看見弟子(行者)專注於本心之穩固三摩地中,因而未覺察佛之出現,佛就大聲喚醒他。然而沒有徹底地專注於三摩地中的弟子是不能察覺這個慈悲的呼喚的。縱使這樣,由於此法可導致果位之成就,行者應當精勤修習之。在此生或宿世曾經養成菩提心的行者便可能在三摩地中憶起本心。行者也會觀想菩提心——第二個相——為一個直徑大約八寸的圓月。如此完成第一相與第二相之連接。

菩提有兩大要素。一個是由法身真理(包含在第一相內)所衍生之智慧。另一個則是大慈悲,而行者在觀修第二相時應當長養這個。

當本心之相在充滿了悟之證入之際出現時,便可以得知它是在所有有情份上都是平等地具足的。然而,行者或者會想說,「何以我在如此寂靜及喜樂的禪修中得見此相,而其他有情則在無盡的輪迴中遭受鉅苦?」當這樣的問題升起時行者可立即如此修觀:

行者將月輪所發出之聖潔光明照向天界。含淚發起菩提心,思索天人五衰之相:衣服垢穢、頭上華萎、腋下汗流、身體臭穢、不樂本座。行者隨即將聖光照射阿修羅眾,並思及他們的苦:嗔心、慢心及好鬥爭。然後行者將聖光照射人類,並思及他們所受之五種煩惱、八苦及八十八種疾病。然後及於畜生類,並思及牠們所受羅網、陷阱、毒餌、槍、箭及刀之苦。再來,將聖光照及餓鬼眾,並思及他們的小頸大腹以及只能吃到膿血之苦。最後則將聖光照入地獄,並思及其間刀山及馬面獄卒等等劇苦。因而行者悲泣,並懇摯地為受苦有情儕輩祈禱,以求他們早得解脫諸苦。

在觀想六道並為他們祈禱後,應將月光供四種聖眾:阿羅漢(聲聞)、毗支佛(緣覺)、菩薩及佛。救渡眾生的祈禱應具虔誠。當光明收回時,行者應覺得領到所有四種聖眾在智慧、慈悲及神通上的加持。因此,菩提心的發展也就完全圓滿了。

只有天神、阿修羅以及較高層的精靈,因為具有他心通,而能了知行者之慈善菩提心。其他的有情眾為五障、五濁、五毒、四魔等等所迷惑;他們無以接受神聖月輪之光,因為此光是微細的、無可衡量的以及無可捉摸的。實際上,在修此相的行者是不能夠救渡他們的。

這是第二相與第三相之間的關聯之「頭」。

為了降伏所有的妖魔,增加行者控制五大的能力,以及淨化欲望,有一個密宗的法器,其上部為諸佛之五智,而其下部則為神聖之五大,至於其中部則為五種菩提心之精華。這些構成了一個(金剛)杵,那是同時具足物質與精神的。它與金剛鑽一樣地堅固、精粹、無可壞、有能力、有強度及不變異。行者應確認如此之金剛心為第三相。在此之心應通達真理之精髓,而不是以第六識的方式來認知(如唯識宗所主張的)。

在傳統上,古德從未教示此程序。然而,舉一隅,當以三隅反。在第二相之三摩地中佛陀可能向行者呼喚:「若不修成金剛心,你是不能救渡眾生的。」

這是第二相與第三相間的聯結之尾。

將此金剛杵相在心中觀成行者握拳伸拇指之高度後,再將之擴大觀成全身大、關房大、虛空大,最後觀成充遍全法界之大小。這個程序是依作者本身之經驗建立的,而其理由則為:

1.中文之「心」字(如我們已見)有許多意義:生理上,它指心臟;心理上,心或意願;幾何上,中心;精神上,靈魂或神識;哲理上,精華或真理。其意義依前後文而定,而應當謹慎地辨別之。要將個人之思想與整個真理合一,應將此字連同其所有蘊含之意義視為一整體。然而,在其他情況下,應依個別情境而採用適當之意義。

「心」之意義與杵之大小之關聯意謂著「融合」,並因此而包含了所有的意義。

將杵觀於肉心之中的理由是:給它所有擴展的大小之杵一個起源,將其智慧注入心中之命氣,將第八識轉化成佛之知見,給善願一個具體的形相,以及加強第二相之菩提心。

2.在此瑜伽中之五相,前三者之名稱皆帶「心」字(英譯成「心靈」),而後二者則在其名稱中有「身」字。身之重要性次於心,但此瑜伽之主題則為身。因此應將杵擴大觀成如行者身之大小。心靈中之五智及器官中之五大,一起由杵象徵之,而將器官轉化並以之昇華人身。

3.據說六道眾生都在天空的覆蓋之下。因此應將杵觀成充遍天地之間,以便令六道眾生皆得此杵之加持。

4.將杵觀成充遍法界則與四聖有關,令阿羅漢及毗支佛體會到他們的三摩地是不足以達到正等正覺,並使菩薩眾及諸佛加持行者成為他們真正的繼承人。

還有,所有這四種大小的杵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心杵擴展成身杵,心理的與物質的融合為一了。當杵大如關房,主觀與客觀合一了。當它擴展成法界杵,則胎藏界與金剛界合一了。

取任一杵為主,所有其他的都包圍著它,並且互相交織。

菩提心,法身之無緣大慈大悲;在關房中的所有神明、上師、本尊、空行及護法之無限功德,佛化身之三十二相——這些都隨著心杵而起作用。

在考慮身杵時,其他三個也是與之融合的。愈強調忽略行者之肉身,則佛身及所有這些杵之互相關聯愈顯著。如此一來,以上所提及的所有有情都可以互相轉換與認同,結果是既無佛可成也無眾生待渡。

當關房杵被視為頭,其餘三者便可認為是肢體。第四種大小(法界),菩提心以及報身(由身杵而來)都同時存在與作用。

最後,如果最終極的法界杵是主要根源,其餘三者為其助伴,則觀成如同帝釋之珠網一般的廣大的佛世界之大宇宙。而其作用則為:一即多,多即一;一體而紛雜;作用超越所有三個,但又在他們之內;微鉅相容;隱現一如;理事圓融;三世同在。一時三世。因此佛陀之能力施展救渡是完全不為時空所限。顯教之最高哲理與密法最高的修法(六大瑜伽)都在此達成了,而所有四種大小之金剛心——第三相——都一起作用,互相介入,並終究圓融。

不論杵是如何有能力,也不管行者修得多好,並不能產生說法的功能。因此杵總是由鈴伴隨著。行者可以問說,「誰會掌持這對有力的杵與鈴?」接著應修「成金剛身」將佛身觀成自身。那麼,佛又再度提醒行者。這是第三相與第四相連接的「頭」。

第四相——金剛身——應聚集佛果位三身之一切功德,然而身、語、意之三密無從加以表示;而他們是必須形成的。因此需加以擬人化,而那就是第三相與第四相之聯接的尾。

當杵之擴展被收回到行者肉身之大小,就轉化成個人化之金剛身。杵之上端轉成頂髻,而杵之下端則轉成男根之上部。杵身則轉成中脈,佛身之全部之主要根源:腦、神經系統以及所有的器官。所有這些系統與器官在外觀上是像人體的,但其內在則充滿了佛之智慧及慈悲,因此它們是與一般人體的相當不同,而人體則是含有罪業的。

有些儀軌設定大日如來之擬人化,而其餘則為普賢菩薩。依作者之見,前者較適於修根本三摩地,而後者則較宜於修救渡眾生,因為菩薩地位比佛位更接近眾生。此附錄中提及之瑜伽側重在轉化成佛身,而因之應像大日如來。在成就佛身之後,若行者要行救渡,可以再觀成普賢身。

「身體」這個名詞有許多意義:法身之體性;本尊自身(報身);或行者之身(化身),而其心臟則為菩提心。體性身追求空性之真理;而本尊身則顯示大樂及神通之特徵:所有的上師、本尊、空行以及護法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如此一來,修第四相聚集了前述的四種相的所有功德。(當然,在此瑜伽中「身體」一詞永不應被誤認為是指肉身。)

由於金剛身之擬人化,從智杵發展出氣脈,而其中不含三十六種不淨物。因為杵安住於壇城(關房),沒有吸引人的東西來勾引它。因為它顯示法身,所以沒有肉身是實在的見解或任何對自我的迷戀。因為它教導天人及人類,沒有妖魔可害它。

再者,當任何人在真如體性中成就這樣的擬人化,他就會長住在法身中,並且會顯示上師、本尊等等的特徵。他具有大樂圓滿報身,為所有神明所景仰,為眾生所環繞,並以充滿慈悲的化身顯現。

依照五相之完全發展,我們可以說,從第一相(本心,正覺的基礎)而得佛位之結果;從第二相(菩提心,大慈大悲)而得救渡之泉源;由第三相(金剛心,救渡之泉源),(見此附錄之第二部分),施行佛之事業;由第四相(金剛身,佛身之具體化)升起佛身之圓滿進化;由第五相(具足佛之一切功德之佛身的圓成)行者明顯地達成轉化成佛身這件事,稍後會再加以描述。

由於杵在擬人化之際將客觀與主觀融合為一,因而一切東西都收攝入其身,所以大宇宙也在身體——小宇宙之內。脊柱是須彌山,四肢是四大部洲,兩眼是日及月,膀胱是海洋,等等。上半身是較高道的眾生,下半身是較低道的眾生。外層,環繞著身體,是所有宗教的所有神明充任著護法。內層則為由左右二脈所分出之二十四脈所形成之勝樂金剛二十四壇城。密層則為在五輪內之五佛宮殿。密密層,則為法身之常寂光土,是由中脈升起的。因此身體內有很有能力的眾神與諸佛。

孟子曰:「有諸內必形諸外。」一個人真正成佛要包括所有佛之內在德性及外在表徵。因此救渡者之每一種功德都會清楚地顯示,就像鼻子在臉上那樣地顯著。佛之果位達成時一定是外在與內在都徹底地實現了佛之擬人化。有了所有佛的內在德性與外在德相,那麼此人無疑地是真的佛陀。前面提到的四相達成了佛身的重大因緣,只餘莊嚴其身之細節尚未具足。這是最後的關聯,當所有的莊嚴都圓滿地觀成了,因此被稱為「佛身之圓成」。接著就沒有甚麼需要再做的了;這便是第四相與第五相之間的連接之尾。

一位救渡眾生的佛陀是叫做「轉輪聖王」。所有累積的偉大功德與德性顯現為三十二相(殊勝的身體特徵)。這些是佛身的莊嚴。他們是:

1.足安平相(腳底沒有凹處),表示對任何處的任何眾生都是平等的。
2.千輻輪相(腳底有輪相),表示有無數之方便以行善。
3.手指纖長相,表示不殺生及不偷盜之德性。
4.手足柔軟相,表示為父母及其他眾生洗浴及按摩之服務。
5.手足縵網相(手指間與腳趾間都有蹼),表示對成佛之最佳指導(表示救渡眾生不會漏失)。
6.足跟滿足相(腳踵圓滿),表示專注於正法。
7.足跌高好相(腳背高起而圓滿),表示對僕役仁慈。
8.腨如鹿王相(屁股圓滿),表示對一切事物都徹底了知。
9.手過膝相(手長過膝),表示慷慨布施。
10.馬陰藏相(男根收入體內),表示貞潔。
11.身縱廣相(身高等於兩手向左右伸張之長),表示對別人盡忠職守甚於顧及自己。
12.毛孔生青色相(毛根深色),表示禪定功深,而不老化。
13.身毛上靡相(身毛之頭右旋向上偃伏),表示誠實。
14.身金色相,表示高尚的品德。
15.常光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表示三摩地之聖潔光明。
16.皮膚細滑相,表示大慈大悲。
17.七處平滿相(兩腳底、兩掌、兩肩及頭頂皆平滿),表示不偏頗之善業。
18.兩腋滿相(腋下充滿),表示和藹可親。
19.身如獅子相(身體平正威儀嚴肅如獅王),表示救渡眾生及伏魔皆能無畏行之。
20.身端直相,表示為人坦率。
21.肩圓滿相,表示盡忠職守。
22.四十齒相(牙齒多達四十顆),表示誠實及說實話。
23.齒白齊密相,表示真實、可信及不變之教示。
24.四牙白淨相,四獠牙白淨而大,表示四無礙辯之說法。
25.頰車如獅子相(兩頰隆滿如獅),表示能降伏外道。
26.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咽喉中常有津液能令食物皆出上等味道),表示禪定成就。
27.廣長舌相,表示最善於稱讚諸佛。
28.梵音深遠相,表示證入空性之真理。
29.眼色如紺青相,表示具備真如之正見。
30.眼睫如牛王相,表示持守正見能堅忍恆毅。
31.眉間白毫相(長一丈五尺,柔軟,右旋,且常放光),表示純淨光明的正法之源。
32.頂成肉髻相(頭頂隆起,其頂不能為任何天神所見),表示佛果位之至高無上。

伴隨著這三十二相,還有八十隨形好,詳盡地顯示出他的德性。在這兩組之外,還有一些報身的重要標誌,例如五佛冠,代表五智,以及不斷環繞佛身的常寂光。另外還有表示成就法身的標誌,例如兩手分持杵及鈴,表示是金剛總持,五方佛之上師。這樣子就將佛之德性完整地在佛身上顯示了。而此瑜伽便是將人身轉化為佛身的最高法,而能圓滿成就之。每當瑜伽士在此瑜伽之三摩地中時,他便實際上是一尊佛;如果有任何人性出現,就會立即被改變直到靜態的(根本)三摩地與動態的日常瑜伽融合為一了。

總結此瑜伽之五相可用如下之譬喻:第一相(本心)是像土壤內的種子;第二相(菩提心)便像是根;第三相(金剛心)是像菩提樹的主幹;第四相(金剛身)是像此樹之葉及花;而第五相(佛身)則是正覺之果。

然而,此瑜伽是在密乘之瑜伽部內。其上尚有密乘之無上瑜伽部,而在此部內尚有許多高超的轉化成佛身之方法。由於瑜伽部密法只涉及六大瑜伽之修習,它沒有修及智慧能量(智慧氣)。複雜的觀想也不在瑜伽部密法內。我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們要從西藏喇嘛學到這些。至於完整而且系統化的研究如何轉化成佛身,我依據藏傳的無上瑜伽之教授已作了一篇簡短的陳述。

第二部分

關於如何經由獨特的身心同步之專門修法轉化成佛身,無上瑜伽提供了更重要的細節,使得行者能在一生之內即圓滿成就佛之三身。我將有系統地在此介紹這些技巧,並且避免不重要的支節以及對西方讀者們是不熟悉又令人困惑的梵文名詞。

一般而言,無上瑜伽包括了那洛六法,而這些在許多年前已經介紹給西方讀者們了。個別來說,每一本尊有其特有的無上瑜伽及其差異的階段,例如《密集金剛續》之五支或六支、《大幻化網金剛續》之四支,或《時輪金剛續》之六支。大致上而言,它們都是類似的。全部依四灌或六成就法來分類。在《喜金剛續》內,所有的修法都依四灌分類,而此續已有英譯本由牛津大學出版了。(見我的英文小冊第78號,〈給修喜金剛密法者之安全指導〉。它描述了修法之正確次第,而在該書中為了保密卻是故意混排的。)近來,人們對討論真理深感興趣,但對實修則信心微弱。因此我會坦率地、正確地並且清晰地介紹這些題材。

在陳述無上瑜伽以圓滿密法關於佛身之整個體系之前,在此應插入一個簡介。

A.事部瑜伽

在修事部瑜伽的階段行者經常與男性及女性的佛、菩薩以及實為菩薩的神明來往。就像一個小孩老是模仿其父母之行為,行者仿效諸佛之儀態與外貌。行者不應自認為是一個缺乏佛果位體性之罪人。為了充分加深行者於佛位之不退轉性,行者應循教示每日修習此等十八道:

1.淨罪以令行者接近佛陀。
2.向佛部之佛求淨身之罪業。
3.向蓮花部之佛求淨語之罪業。
4.向金剛部之佛求淨意之罪業。
5.披金剛甲冑以護清淨身。
6.結金剛杵網以護關房之周遭。
7.築金剛杵牆以護關房。
8.觀佛之壇城在關房內。(將關房內觀為佛之壇城。)
9.觀虛空藏大菩薩莊嚴此壇城。
10.觀想以車乘迎接諸佛。
11.引導車乘正確地進入壇城。
12.在諸佛蒞臨壇城時,迎接之。
13.以智火包圍壇城。
14.以金剛杵網遍佈壇城之上。
15.將壇城內以智火遍佈。
16.以淨水供佛洗浴。
17.陳蓮座以供佛坐下。
18.廣陳眾妙供品。

簡括言之,行者之每一行為皆如佛,而不是一般人的。

B.行部瑜伽

在修行部瑜伽時,不只是身體與佛身交織,也包括了支配身體的心。在此修法中有四個神聖的因緣:首先,行者應觀自身為因位之佛身;其次,在行者面前之空中觀一果位之佛;再來,在行者心中觀一月輪,代表佛之智慧心;最後,在行者前方之佛身(心)中也觀此月輪出現。這樣一來,經由月輪之由行者心移至(前方之)佛心,行者之智慧與佛之智慧合一了。咒輪之轉動即是命氣,而這在形成佛身之基礎的五種氣中是最主要的。

C.瑜伽部瑜伽

在修習瑜伽部瑜伽時佛身之五相與五輪塔之五大融合為一。六大瑜伽之哲理在此被強調,而六大之中包含正見(第九之佛識)及五大物質因素。佛身及其宮殿都完整建立了。從這一階段起就不再分別心性與物質、精神與肉體、心與身,或形而上學與物質科學。在這一階段之上的修法都不再有二元的對立。這是真正的瑜伽,在其中將所有對立的都融合為一了。此部瑜伽之行者及信從者皆應在心中清晰地牢記這一點。

現在我們轉來論及無上瑜伽部的主要修法。

D.生起此第(瑜伽)

「生起次第」這個名字是轉化成佛身的第一階段之另一稱呼。在此所謂之「身」是指與住於空性三摩地之心不可分的心理與生理一體之擬人化之身。例如,羞恥感是心理上的,但使臉紅的血流以及毛髮之豎立都是生理上的。雖然觀想是心靈上的修持,但所觀之相會出現清晰地以生理的方式而能見到。
這個修法可分為三個條件:明顯、堅固以及佛慢。在生起次第中誦咒、結手印及符誌都在觀成佛身的最後階段中不再強調,而以達到這三個條件為更重要的事。

1.明顯

全身的毛髮,包括眉毛,眼睫等等都要在空性中觀得一清二楚。從外面看來毛髮都像鏡中的影像,但其內部則是空的,像個泡泡。全身的每一部分也都應如此觀想。

2.堅固

在達到觀想明顯之後,這清晰的顯示必須能終生維持著,連一秒都不會消失。這便是堅固,第二個條件。在壇城的每一部分都應當維持這個堅固,並且在所有的行為中亦復如是(不只是在修觀時)。這就像用刀雕刻木像一樣:刻得愈深,線條就愈明顯。

3.佛慢

當行者具有宿生罪業所形成之人身時,就會自認為是一個普通人。在基督教裡,一位天主教的神父告訴我,即使耶穌也有人性,但在佛教之密宗裡,則不許可人性之顯現。因此行者應保持佛慢(自視為佛)而非人性。人性是八識田中的一粒種子,為個人之自私自利所支持及滋養。然而,如果勤修觀空並且觀想佛身漸漸增強,則終究會達成佛慢的。行者應自認是已得本尊之智慧灌頂及加持。行者之身語意之所有行止都就是本尊佛之行為。有戰爭處即應提供和平;有飢饉處即應提供糧食;有乾渴處即應提供飲料。遇到憤怒,平息之;答應人家的請求;回答別人的提問;治癒病患;勸化外道;忠告罪人等等。如有慾念昇起,應思,「佛難道還會有慾念嗎?」若有自私的念頭昇起,就想說,「佛難道還會有私心嗎?」當邪念都斬斷了,就不會有邪惡的作為。這樣子,不但能完成身體的轉化還可達成佛心。無上瑜伽是多麼地實際有效啊!

接著我們可以探討人類的傲慢與佛慢的對比。人之傲慢是一種煩惱。如果一位善人對自己所累積的許多功德感到驕傲,則他或她可以轉生阿修羅道,而不能到達天界。當一位冒充的上師要求說,「你是個大罪人,而我是此世間唯一的佛。你必須將妻子、女兒、女佣都供我做為空行母,而土地、房屋、田地及莊園都供我做為產業。」這只是一種人之傲慢。人的傲慢總是伴隨著貪慾、嗔怒、愚癡及自私心,而佛慢總是伴隨著無私、空性、慈悲及持戒。此二必須清楚地加以分辨。

如同上述,瑜伽士之周遭——佛身之壇城——也應當依照上述三條件來觀想。此外,壇城每一部分之表法意義亦應當明瞭。正如行者之身體已經成為佛之擬人化,行者之關房也應當昇華成為佛之壇城。智慧之金剛是其基礎;八正道是其支柱;四聖諦是其四寶門;蓮花、金剛杵及髑髏是其諸牆之材料。牆外有八大尸陀林,顯示無常。壇城內,花表智慧;湖表慈悲;光指智慧;音出教示而火代表威力。在外表,這些都是物品,但其內在則皆為法——空性之甚深三摩地。

更有進者,基於無二之哲理,在佛身內可觀壇城,而在壇城外也可觀佛身。佛身之每一部分及壇城之每一部分都表法。佛身及壇城皆包含心性與物質。兩者皆內含空性之性質而外具空性之緣起。鏡中之影相與帶著影相之鏡:兩者都是二即一,並且一卻二。所有分開存在的都互相涉入。壇城卻也是佛身;佛身卻也是壇城。主觀變成客觀;它們是相等的。

一個壇城可以包含無限多的佛身。主與伴不同但圓融,雖圓融卻不同。一即一切,並且一切即一。

當密勒日巴的許多弟子都邀請他現身,他同時在所有(那些)弟子處出現。在淨土的智慧佛身可以被邀請入行者之三昧耶佛身,而觀想之化佛身可以被送去淨土。智慧壇城可以被邀請進入觀成之壇城。這些神奇的事蹟曾在灌頂之際由許多有成就的上師們做出。所有的事件與行為——不論廣狹、隱顯、現在或未來、屬於主觀或客觀、形相或聲音、功德或欠缺——在任何時間都與所有一切同時發生。此「生起次第」由空性之性質開始,不可思議地演化,而隨著空性之緣起顯現。它不像普通的東西,有些以算數級數發展,而有些則以幾何級數開展;它是以哲理的及神秘的級數開展的。不論行者能否修之,在遵循覺道之此階段時行者必須嘗試如此修持。

上述之生起次第修法強調觀想,而其哲理動機則為六大瑜伽,然而正見也是重要的。其他的五大只是被想到,而沒有被行者所運用到。為了在觀修之際有很多「鐵以供用火(鍛鍊)」,五大物質因素與正見(或第九識)應平衡,並且在無上瑜伽之所有步驟中及修法中都要被包括進來。

因此五種氣之性質、它們運行的樣子以及與它們同行的精華都在氣脈中呼吸(運行)。像是精子的明點應從佛果位之不可思議上來了解。純粹在這些條件下才會使佛身不只是觀成,並且是事實上存在的,使得佛之德性在真正的佛身中構成。這是無上瑜伽第二灌頂之主要目的。

E.圓滿次第

1.第二灌頂(二灌)

a.呼吸(氣),或神聖的能量。由粗至細,粗俗到神通,粗重到微細以及由猛烈到寂靜,調息在小乘及大乘中皆有教授及修習,而形成了在金剛乘中修氣功的好基礎。

五種不同的氣(能量)分別在佛身之不同位置有其特定的功能。金剛乘將之詳盡指出給行者。當在二灌中修習拙火時,它應當依下列的次第修習:首先,柔和寶瓶氣;接著,猛烈寶瓶氣。如此修持直到已有相當程度的成就,並且五氣都能自在運用。

有些見識淺薄的小乘信從者宣稱他們也有氣功。這就像是小學生說他們的數理科學是和高中及大學的是一樣的,而他們甚至未嘗夢見微積分之名。這樣又如何能了解愛因斯坦之《相對論》(這是由佛法之無有絕對而得啟發的。)呢?敬愛的讀者們,如果你還是小乘之信從者,請開擴你的心地來學更多密宗的教導。這不會妨害你的,雖然你也許很難由之得益。

b.氣脈(神聖的通道)。智氣在體內穿行是經由心靈的管道(氣脈),而那是合宜的導管(正如母獅之奶應以寶器盛之,而不是以較粗劣的容器)。所有這些神聖的管道都屬於佛之果位。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中脈;它代表法身。其左右兩側之主要氣脈,以及沿著中脈的七個主要的輪,則與報身有關;而遍佈全身之小氣脈則構成報身但也出生化身。在四肢有十二輪;手指上有三十輪;腳趾上有三十輪;而在皮膚下有七萬二千細脈。

除了運行在種種氣脈中的五種氣之外,還有四類法(東西)在氣脈之內。就外層來說,氣脈內包含十法界,大宇宙;就內層而言,天界的所有神明、天使及阿修羅眾;就密層來說,所有的護法、空行以及菩薩眾;就密密層而言,所有的嚇嚕噶及諸佛。他們連同各自的壇城都安住在氣脈之內。上列的三個條件——明顯、堅固及佛慢——在修所有的氣脈時也應全顧及。

大部分現代的作家,東方的以及西方的,都誤將人身視為佛身。他們堅持說,中脈是脊柱,左、右二脈是交感神經系統(或動脈與靜脈),主要的五輪是五種器官,以及五輪內的明點是賀爾蒙。這些觀念是相當錯誤的。在觀修時,人身已被觀空了。在最開始時,小乘之無常觀及對死屍之九想是與人身有關,但在經過大乘無我之八空觀修之後,血肉之身已被棄置不顧,而觀想之身發展了。當行者修佛身之觀想時,應知佛身只由智慧、慈悲、禪修及光明所構成,因此不應再思及肉身,更遑論脊柱與人身其他之部分。也許有相對應處,但並非同一的。然而,在行者將自身真正地轉化成佛身之前,這些對應是重要的,而這些人身的各部分都必須加以照護。這與佛身無關;它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系統並且與任何生理的、肉體的存在完全無關。

現在回到我們的描述。沿著中脈的每一主要輪,在氣息與明點出現並且已能被妥善控制時,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在那時,某些特異能力可能自己顯示,一如下述:

頭部的頂髻輪可能開出一個往生淨土的神聖門戶,使行者能修頗瓦法以便將自己的神識送到阿彌陀佛的淨土或任何其他佛之淨土。頂輪能開展「天眼」,而令行者得見天下一切事物;再來,還有可以聽見所有的聲音或人聲之「天耳」;並且它還可以幫助行者見到法身光明。由於這個理由,它也被稱為「法身輪」。

就佛之五身來說,喉輪能令行者獲得四無礙辯,並令行者得證報身。

心輪能令行者獲得他心通,並令行者得證體性身。

臍輪能幫助行者得宿命通,曉了自他之過去生,並令行者得證化身。

在小腹內之密輪能出生神足通,令行者神變自在,及幫助行者修習金剛愛,導致證得大樂智慧身。

C.智慧明點。古人將「明點」分為四種:物質明點、風(氣息)明點、咒明點與智慧明點。物質明點指人體之精子或卵子;風明點指氣息(能量);咒明點指種子字與真言(咒語)。這後二種與下三部密法有關。不要誤認屬於無上瑜伽的智慧明點為精子,這是重要的。有些古代的作者犯了這點。

很多有名的西藏作品說所有的器官(例如心、肝、胃等等)都是為了製造物質明點而形成的;然而種種明點與各種器官在純粹的程度上是有差異的。依我看來,所有的器官只屬於肉體,因此應依小乘之教示,視為不淨。
在這四種之中,佛身只有智慧明點,而這是包括在無上瑜伽之二灌及三灌的修法之內的。在中脈的底部有紅(智慧)明點;這是拙火及智慧精華。在中脈之上端則有白(智慧)明點;這是由智慧所生之大慈大悲。紅明點包括五大,尤其是火大;而白明點大部分是水。由此二之混合可以產生其餘三種元素,而且五智會出現以便應用。

每一個智慧明點都含有一尊佛及其淨土。那可能是巨大的,例如法身(這通常被稱為「唯一明點」),或者是種種不同的嚇嚕噶及報身佛或化身佛。

智慧明點的形狀與顏色又是如何的呢?又有誰曾見過它們呢?許許多多的藏文典籍對這主題卻只有寥寥數語。智慧明點是圓的,大小約如一粒豌豆,並且具備了這四種特徵:首先,圓滿;其次,清晰透明;再來,光亮清淨;最後,潤澤慈祥。

媽幾腦準,般若波羅蜜之母,如此描述智慧明點:「形如蛋,大小為小指尖,滑如油,色如不打里聖地之藍寶石。在不打里洞中有關房,名『桑不白』,是三角生法宮,有虹光環繞。十分美麗,並且有許多空行、菩提薩埵、諸佛,及嚇嚕噶聚集其中。智慧明點具足所有這些功德。」

她又記述說:「我昔所住檀香林中,有特種鳥,名曰『爵勳』。身羽皆藍色,綠翼之上,又有白色半月形嚴飾之。尾有五色光,足下有白螺。爪與喙皆白色。頸以上,頭部如孔雀。頭髻上,別有紅色長羽三根,放無量光明。」

「蜂、蟲皆不能近。不殺生;不履地,常住花、木之上。口唸〈綠度母咒〉,聲音優美,但只在快樂時開口。若人得聞,即得加持。」

「但食花蕊、白香藥材。樟樹枝上棲,常挂花蕊上。一般而言,它具有美好的特徵及美麗。」

「它的蛋是很稀罕的。一隻雌爵勳只產兩個蛋,一雌一雄。蛋通常生在樟樹上。小鳥在度母的加持下長大。因此,這種鳥被稱為『度母之化身』。」

「其糞為上妙之藥,能治所有四百零四種病症。加入其糞製成聖丸,佩戴於身,可免一萬八千災橫。其糞混合油,塗之可癒任何瘡患。」

「食其已死之肉可得世間成就,供其羽毛可得成佛之殊勝成就。若得見之或聞之,則於修行上不退轉。所有住在爵勳鳥所棲之檀香林中的人都不會再墮入三惡道中。」

「此種聖鳥是極為稀有的。福德不大者不能遇見。它會向蜂蟲類說法,以助它們往生天界。」

「小鳥長大之後,就飛去遠處,並且不再回來——此乃出離心之成就。此二小鳥造一關房,生二蛋後,即離去,並且不再造關房。此乃其傳承。小鳥,即使無罪業者,亦不易得見。

「此種聖鳥大小如黃鸝,但其頸稍長些。蛋殼白而略帶紅色,透明油滑。蛋放光一丈二尺,有五色,表五智。蛋內有五色光明:由外而內,分別是白、紅、黃、綠、藍。藍內有天青色,如無雲虛空,而大小如米粒。在此天青光內有一芥子大小之明點,雜色光明,與空性體性無二。如水中月,閃動發光;又如鏡中影相,無有定相。此六色光分別代表金剛總持(多吉羌)及其弟子五方佛之智光。此蛋如此具足許多殊勝德相。佛身之智慧明點應觀成這樣子。」

我從未曾在任何西藏密法典籍中見過如此詳盡之描述,因此我將之獻呈讀者們以助智慧明點之修習。我們應當知道佛身之精髓是智慧明點,而那是法身之結晶、報身之喜的總集以及無數化身之大悲種子。它是神聖的生命。當它轉化成阿彌陀佛之心,行者便成就阿彌陀佛;當它轉化成勝樂金剛之心,則行者成就勝樂金剛;如此行者能成就任何一尊佛。它是圓滿的智慧,由之而使大樂昇起至於頂點,使得大樂智慧身能圓滿達成,而此身乃是金剛乘之最高目標,從未曾被小乘及(顯教)大乘的信從者所嘗夢及。

繼續深入探討以上所述之分別,我必須說,雖然精子可能與智慧明點有些對應,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貪煩惱之產物而屬於無明,而後者是由空性之智慧所產生並且有知識的特徵。當行者領金剛乘之灌頂時,行者即由金剛總持與上師一體所誕生。行者在空性中本有的佛性被提出來了,帶進上師體內,然後在上師修金剛愛時由其中脈到達杵。接著送進空行母之子宮,再加上她的加持,而產生了一個智慧子。這是一個嬰兒佛身。在灌頂之後,真正的佛身與新生的佛身結合。智慧明點是佛的智慧與慈悲的結晶,不再存留私心及貪煩惱。

所有上述佛身之成份——能量(智氣)、氣脈以及明點,不只是實質上存在,並且與無我之真理,或空性,融合。它們是三位一體,並且一體三面。當空性包含所有的緣起,它們都在法身內。當空性之緣起顯現並起作用,便是報身或化身,而此等色身是為了救渡有情而不可思議地化現的。佛身中的這三種神聖智慧物(指氣、脈、明點)有一定的次第與規矩。所有有關的修法都是為了達到佛果位之方便。行者(在金剛乘內)是由佛來親自教導,因而可能在此生中即達成目標。

行者何以需要修三灌?接著我們要論及其理由。

2.第三灌頂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已陳述的修法已經使佛身具體化了,行者仍需要有空行母的幫助纔能更徹底地與佛身整合。正如同人身是由父親的精子、母親的卵以及個人的神識這三個主要條件所構成,因此佛身也需要佛之智慧明點、空行母之智慧明點以及行者之第九識。

男行者之白菩提較多而紅菩提較少;而女行者之情況正好相反。男性之身體全分佈著白菩提,而只有生殖器有紅菩提。女性身體正好相反。在金剛愛之行為中,蓮與杵都吸入了它們互補的明點。

還有其他必需修金剛愛之理由。男性之身體外觀代表方便及慈悲,而女性之外貌則代表智慧。女性乳房及臀部之誘人曲線顯示智慧,而男性強壯的肌肉與粗獷的外貌顯示善巧。兩者都需要另一方之幫助。

由於中脈是智慧或法身之宮殿,經過中脈的氣、脈及明點都被昇華成佛智。此智脈之兩端,或兩門,應為行者所運用。上門是用來修密法之氣功,而下門(生殖器)應用以修金剛愛。這樣子智氣就由男佛與空行母而來,因之而可能縮短成佛的時間。

以逃避的方法來滅除貪煩惱是小乘的方式。將之觀為法空是大乘的方法。穿透之,調伏之,然後以之為救渡眾生之工具,這是金剛乘的方法。智慧愈高,所能調伏之煩惱愈深。這是像看到了盜賊——我們必須追捕他;像要抓小老虎——必須入虎穴;像用毒——來攻另一種毒;或者像在哪兒跌倒,就要在哪兒站起來。(讀者們請參閱陳氏英文小冊第17號、第19號及第72號,便能得知許多支持金剛愛之修法的好理由。)

除了理論上的理由之外,行者應親自由上師處學習此等秘密修法。這些指示並不印出於紙上,而只經由口傳。行者應尋找有實修經驗的上師;此外,一位精勤實修的上師也可能自己發現一些適合現代的新方法。

看到空行母之美麗外貌,行者修色空不二。聽到空行母之美好言辭,行者修聲空不二。聞空行母蓮宮之麝香,行者修香空不二。吻空行母而領到甘露,行者修味空不二。擁抱、親吻、撫摸及捏擠空行母身上之所有部位,行者修觸空不二。如果空性三摩地之不二略遜幾分,則應避免性交——樂與空必須互相平衡。

空行母之大樂智慧脈叫做「智慧海螺脈」,而且位於蓮內。這是她的中脈之末梢。它的尖端很小且短,但有種種藥物可伸長之,直到它能插入杵孔。當兩方之中脈連接時,陰陽能量就交流了,而兩種智慧明點就交換了,並且四空與四喜就在無二的最高三摩地中圓融了。圓滿證覺便可能產生了。圓滿次第圓滿地整合了這兩種佛身。

3.第四灌頂

何以需要第四灌頂?依據古德(之見解),三灌與四灌之相關就如同因與果一般。當金剛愛正確且技巧地修了,法身之聖潔光明就會顯現了。若沒有合格的、已具備此種經驗之上師之指導,行者是不易辨認此種光明的。

聖潔的光是有很多種的;因此法身光明很難為行者所確認。例如,耶穌的光會令聖保羅盲目,而上帝禁止摩西觸及他的光。佛陀曾放光多次,但從未傷害到見證者。

報身光明比化身的更加光彩奪目,但法身光明是最為殊勝的,與任何其他種光都不一樣。它應被認同為無我之真理。
此光有許多特別的性質,在大乘及金剛乘之教示中皆有提及;然而,即使小乘之羅漢都不能清楚且正確地描述之。只有曾經體驗過的親教上師可以證明之。在那之後,就沒有其他經驗可以教示了。如果有假的聖光出現,上師就會指出是那樣的,並且叫弟子再依三灌的方法及規矩進修,直到證達法身是真正成就了。

F.大圓滿瑜伽

新派(黃教)不相信大圓滿瑜伽,但紅教信徒則遵循之。聖者在洞穴、海底、地下以及其他隱密的地方找到其教示。這些教示(伏藏)是由蓮花生大師在西藏所傳的,而不是由印度傳來的。有些伏藏可能是假的,但其餘則相當值得修習。

聖潔的法身光明是難以證達的,特別是證成虹光身,而令行者達到無死。還有,虹身是由肉身轉化成光明身,而只有蓮花生大師證達的。

寧瑪派的聖者們編輯了六十四卷的伏藏手稿。然而,在大部分大手印禪修以及有些大乘禪修內,已經包含了一些與此瑜伽有關的教示,即使大圓滿教授之心要只有略為提示了。

通常,這些教示是分為兩大類:且卻,這是在哲理及見上近乎禪的修法;以及妥噶,這是包括了許多奇妙的修法,以特殊的姿勢利用日及月(之光明)。這是要在特別建構的關房內,在特定的時間向著特定的方向來修習的。

要縮短成就的時期,在寧瑪巴教派內有一個十分有威力並且能達到結果的修法,叫做「七日成佛法」。在本書之主要部分內曾介紹之。

G.關於人身之補充教示

在本附錄之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內,所有主要的達成佛身的積極方法都已展示了。現在我們要論及消極地毀滅肉身的修法。

1.皈依

在最開始時,行者皈依三寶,而對人身是覺知的,了解它是為他人、妖魔及欲望所威脅著。行者求取佛身,因為那是十分自由自在的。

2.觀修無常

在學到小乘的教法後,就產生了對人身無常的恐懼,因為不知何時將以何種方式死亡。時間也許是今日或明日;方式可能是病死或被謀殺。因此行者只求達到佛身,以超越生死。

3.觀修屍體

觀修屍體之「九想」,已在第八章中陳述,應眼中含淚以修。已經徹底地修過九想的行者就不再會愛惜肉體了,而只會希求證達佛身。

4.不淨觀

行者也應觀修身體之三十六不淨,並且因而既不愛己身也不愛異性之身,即使是美好的也不顧及。代之以對佛之清淨身的希求。

5.頭陀行

因為行者不喜自身,隨即不追求美好、悅耳、芳香、甜美或柔軟的東西。並且為了修持佛法,忍受身體上的苦痛。因此而有十二頭陀行之教示,並且行者應遵守之:

a.納衣(糞掃衣),只穿人所捨棄之破布所縫合之衣著。
b.(但)三衣,只穿三件衣服,不著其餘長衣。
c.(常)乞食,自行乞食,不受招待。
d.不作餘食,午前只吃一次正餐。
e.一(坐)食,午前一餐之外,不吃零食。
f.一揣食(節量食),缽中只受一團食物,更不多受。
g.阿蘭若處,住於遠離人家之空閒處。
h.塚間坐,住於墳場。
i.樹下坐,住於樹下。
j.露地坐,住於露天的地方。
k.隨坐,有草地即住。
l.常坐不臥,常趺坐而不躺下。

如此修行只求證達遠離世俗之佛身。一般俗人不覺慚愧地追逐美食、華服、豪宅、嬌妻美妾及廣大莊園。行者對他們應只有憐憫。

6.布施

修大乘之觀修時,行者應布施自身之部分或全部。許多菩薩都犧牲自身以樹立好榜樣。有些布施了耳朵、血、臂,或者甚至頭顱。

7.忍辱

以身來修學忍受撞擊、棒打、腳踢及踐踏,正如佛陀在《金剛經》中所教示的他自己的示範。

8.空性

行者觀自身之內外皆空;並且也觀異性之身為空。

9.自我

自我,肉身之主宰,應視為根本上是空性。

10.金剛乘

修金剛乘之瑜伽時,觀身之周遭及內部皆空。

11.咒語

觀空之前應持〈空性咒〉。

12.智火

在觀修中應出生智火將肉身完全燒化,毫無遺留。

13.本尊

即使觀想之本尊身也應加以觀空。

14.身供

金剛乘禁止自殺,而代之以觀想來修身供,並且這是每一教派都強調的,包括格魯派。在觀想中,將頭砍下,而以髑髏充為大鍋。四肢及內臟都切成碎片,放入沸鍋內,以供食用。如此將自身處理成對諸佛、空行、神明及護法的供品,並且也布施給妖魔、精靈、鬼類、冤親債主及仇敵,不論是今世的或宿世的怨懟。

15.睡時

睡時應視自身為屍體,而令心與法身光明合一。

16.夢中

夢中應保持佛身之觀想,並且夢中之所有行為都應一如佛之所行。如此一來,則所有的事情、人物及場所都轉化成佛之境界。
17.死時

臨終之際應修法身之聖光。

18.防止墮入惡道

有四種方法以防止投生於四種有情:

a.防止濕生,像魚或蠕蟲,應觀由空性中出生種子字「榜」。
b.防止胎生,如哺乳類動物,應觀心中有蓮花。
c.防止化生,如蛾、天神或地獄眾,應在心中蓮花之上觀月輪。
d.防止卵生,如鳥類,則在月輪之上再觀代表空性之種子字「阿」。

這樣一來,就不可能再生為有物質形體的有情了。

正如針只能一頭尖,而另一頭要有孔,因此珍惜肉體者必需放棄佛身。尋求佛身者自然安住於其第九識內。學法及修法的好機緣是任何人都可能遇到的,但時間是不為任何人而停留的。愈晚起修,愈晚成就。只讀教示而不依之修習就像是只望著中華美食而不吃它。因此,請下決心要儘早開始修習此處所介紹的這些禪修。
[Home][Back to list][Table of contents][next chapter][English versions][Related works: How to Transform a Human Body into a Buddha Body Part I Part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