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太平

簡繁轉換 - 繁體

開示及校訂:林鈺堂上師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
以臺語講於太平佛教會
筆錄:蔣榮水居士
校閱:弟子疾呼、弟子曉艷

 

我來時,邱寶光老居士為我介紹說,此地在古時候曾發生打架事件。英國人來告訴大家不要打架以後,希望永遠有和平,所以才取名叫做「太平」。現在我們來想一下,當時為什麼大家會打架?就是大家想說自己的利益很重要。但是,你也要、我也要;大家都在爭,爭的結果就想成打贏的就是贏。但是打贏的豈能永久佔上風?打的時候便至少有一邊會受損;他們不會想報復嗎?雖然這些事情已經過去,如果我們真正希望這類事情不再發生,但是心裡想的卻是,「只要我能佔到便宜,便是好的」;那樣子豈會有永遠的太平?所以,我們應該追究說,要如何才能達到永遠的太平?

豈止社會需要設法達到太平?我們自己的心,一般來說,年紀愈大,煩惱便愈多;這些煩惱,有什麼辦法使它消失?世間的問題,我們並沒有辦法完全解決,所以我們也免不了煩惱東、煩惱西;我們希望事情怎樣子發展,它偏偏不是這樣子;那我們心中如何能有太平?所以,基本上,佛祖是很慈悲的;祂發現說,我們人不必活得這樣辛苦;然後要教我們怎樣生活,可以免這些苦。你一生長長短短,是什麼時候要離去,並沒有人知道。你如果沒有早點看清楚這個事實,難免一生浪費在煩惱裡面——爭的一些世間東西,到時是沒辦法帶去的,到時是對你一點兒也沒有幫助的。你如果現在沒有了解,一生這樣子煩惱,到死的時候,一定是十分艱苦的——你所要的「世間」,偏偏完全失去;你所最不要的「死亡」,卻無可避免。再加上,你一輩子心裡辛苦的結果,你的身體有許多地方氣血不通,全身處處緊張、束縛;到死的時候,神識要離開這軀殼,就會感到很艱苦——因為緊張的都要使它鬆去,不通的地方要勉強通過;那時才要鬆開,一時要鬆開這麼多,所以變成艱苦的事。死時你會感到很孤獨,又沒有人可以幫助你。平日你愛的人,到時候也沒有什麼照顧你,只顧著遺產要如何分。所以,你如果沒有早點覺悟——你一生從頭到尾,到死都沒有一個太平。所以佛就教我們:第一點要看清楚,你一輩子做人,要如何才能有平安?你一生到死的時候,要如何才能心裡有一個平安?你這一生心裡要有快樂,沒有煩惱,最根本你心裡面要從決心「做好人、行好事」開始。

縱然瞭解了這些道理,世間不如意的事情一直來;我們的煩惱這麼多,我們又沒有辦法說不煩惱,便沒煩惱;我們緊張起來,要睡也睡不下去;那要怎麼辦?頭也痛、心臟病又來,如何是好?佛教我們一個修行的方法;這個方法——古時的人比較單純,可以說實在有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祂很慈悲,只要你一心向祂求,到時佛會接引你去。但是,現在的人學了一些科學;他說這些又看不到,又沒有辦法以實驗証證明——你們都只是迷信,欺騙無知的人。遇到這些人,要怎樣介紹這個修法?我就說,那些你不必先勉強去信——我沒法子要你一時馬上相信。但是,我要問你,你是不是有煩惱?你是有啊;那你有法子抵消嗎?你沒法子不煩惱;你那個心這樣跑東跑西的,連清心都不可能。如果你想得到心中的清淨,有一個方法,就是佛祖教我們說要念一位佛的名號。

為何要念佛的名號?因為你如果想別的事情,世間的事情都連在一起——你如果想東,它就會把你牽到西去——硬是離不開這一套;所以你怎樣想,都無法逃出世間的煩惱。你如果要出來,一定要想一個與世間沒有關係的——佛祖的名號是清淨的,沒有世間的關連。還有一個道理是,我們的心力就只有這麼多;你如何會這樣煩惱,煩惱到跑不出來?就是因為你從小到現在,都在想說「我怎樣、我怎樣」,不然便是「我家裡怎樣,我的事業如何了」;都是以自己做中心,一直這樣想,已經太習慣了。結果要不是與你有關的,就變成沒有趣味,便不願去想。如果要改這種情形,一定要開始培養一種新的習慣——每天選一個時間,沒有人會吵你的,自己好好地念佛。這樣一聲接一聲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或者你比較喜歡觀世音菩薩,你就專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這樣念,一聲接一聲。

你在念佛的時候,若有煩惱來,該怎麼辦?不要緊,來就讓它來;你不要理它就對了。如果你理它,就是跟隨它去了,就離開了佛號——你就脫離不了煩惱了。所以,不管哪種雜念升起,我照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察覺煩惱來了,馬上還是念「阿彌陀佛……」接下去。我們就儘量接下去念佛號。這樣子一時是看不出有什麼好處,但是如果你保持每天定課這樣做,並且沒事情時,隨時提起佛號來念——比方說,你在等人、等車,或排隊,你也可以利用這種時間念啊!你在塞車時,也可以念呀!洗碗、洗身體、上廁所,都可以念;這樣子念佛成了習慣,慢慢地你自己就會發現說,心裡較輕鬆,身體也較不緊張。

這都是習慣的作用;我們以前習慣惦念著自己,現在換做念佛;念久了,以往的執著會減輕,所以就會感覺心較清明。遇到世間一些事情,以前會很煩惱、很生氣、很苦的;現在遇到一樣這些事,咦,怎麼變成比較不那麼艱苦,心裡面較輕鬆?而且,這不只是心裡面會較輕鬆;你如果念久了,咦,連身體也輕鬆了——以前身心很緊張、很束縛的程度,你自己也無法察覺,因為你一直在緊張裡面。你要念到輕鬆了,才知道自己以往多可憐啊——我一向這麼緊張還不知道!所以,這樣念了以後,慢慢我們的心會轉清明。

就是要做世間的事,也要心清才能做好。等你心清以後,慢慢才可能開闊一些,看到說,是不是每件事情都要這樣只顧自己?只顧自己難道就有用嗎?你自己的孩子也不可能照顧他一輩子;你事業建立得多好,總有一天也要交給別人去。不管你多富有,你又能吃多少、穿多少?你真正能受用是多少?你又何必這樣辛苦?那你如果得到財富、權位,你只知道保持;到時又換別人,只是給別人多一個爭奪的目標;這樣對你沒好處,對別人也沒好處。但是,如果你心較清,你就會開闊一點想說,我們每個人若不了解,都是同樣這樣,只是在辛苦、忙碌。你如果能夠心較清,不只想自己,你就會知道,不是只有你才有這些問題——你辛苦、他也辛苦;你會老、他也會老;你會生病、他也會生病;大家都是同樣的命運。那你如果要好的話,沒有可能說只讓一個人好;若是整個社會不好,你有可能一個人安穩嗎?如果不可能,你就應該改過來。

如果我們有法子,便要盡力互相照顧和幫助。我們當然有一個責任說,一定要照顧自己的孩子。但是你照顧自己的孩子,不要那麼癡心——只是想說,「哦,我只要他好。」你要知道,一人一個樣子,你照顧是照顧不完——他有他的限度。你看那古時候,皇帝把天下交給兒子;到時如果是該給人家的,他也保不住,還是失去。他那個人如果是有辦法的,從什麼也沒有,也可以做到什麼都得到。所以你不必替他操心這麼多。你真正照顧他們的話,要想想,我們對別人可以幫到什麼程度?你給他更加好的環境,你沒法子給他心裡一定有平安。你如果能使他心裡有平安,才是他一生的幸福。這一生心裡的平安,要從那裡來?你自己做長輩的,就要做好人、行好事;做個好榜樣,他才可以學習。你要教他修行,做個好人,他才會得到平安。你給他錢,他若不知道說人生要怎樣過,錢愈多,愈亂花、愈亂來。結果你們都陷在煩惱裡;這不是愛他呀!你真正愛人,你自己要做個有愛心的人;別人學到這個,他才真正是得到益處。

念佛,佛祖教的這個方法,並不是一種迷信;不是叫我們變成一個傻瓜,只會念佛號,世間事情都不懂;不是這樣子。佛祖了解說,我們人都是有情,本來都有同情心,都有愛心;現在是想說,東西只有這麼多,我如果給你,我就沒有了;因此開始有私心了,這樣才產生了苦。但是實際上,如果大家都有「平分東西」的想法,就不必要用搶的。所以,佛教我們這個方法說,你若真地修下去,心如果清來,你的愛心、你的純真就會自然流露出來。

社會真正要有太平,真正的保障就在這裡——大家的純真與愛心。你說用法律、靠軍隊、靠警察,那是捉不完的。社會的太平不能只靠這些制裁;更何況人為的制度下,難免有種種的不公與冤屈。人心如果壞,法律愈周詳,愈會被聰明的人利用來欺負笨人;這不是可靠的解決之道。美國花很多錢增加警力,蓋很多監獄,還是犯罪率不斷上升。我們可靠的是根本上民風淳樸,大家知道自私、害人是不對的。那些想害人的人都是傻子,不知在爭些什麼?到頭來沒有人要理睬他;那樣活著有什麼意思?那些都是未覺悟的,我們要可憐他們。

念佛也不只是這點好處而已。世間的這一些有一個範圍;例如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這樣多,耳朵能聽的也有一定的範圍。例如我們人聽的跟狗聽的就不一樣——多麼遠的聲音傳來,狗聽到但我們卻聽不到。但是,佛祖了解說,事實上我們的心若很清明,生理上的耳朵、眼睛這些感官的限制,也有可能超越。所以,佛祖體會到的是說,事實上,並沒有我們世間想的種種限制。

我們如果照佛法修的話,慢慢地我們不只是會有廣大的愛心,也會知道人以外還有別類有情。人生也不是只有這一生而已。我們死了以後,如果心還未開悟,做鬼也會受做鬼的苦。你就是再生做人,如果不了解這些道理,也同樣一輩子這麼混過、受苦,永遠沒有一天太平的。所以,我們這樣修來,慢慢修久去,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說,人以外還有鬼、還有神明,你那個慈悲的心就會更廣大,因為你就會知道這個苦不只是一輩子的事。有的人以為一生短短的,很快就過去,可以隨便亂來,到時候死了就完了;不是這樣子。你這世做錯,這世如果未報,來世會報,那是永遠沒停的。所以要趁早了解這些道理,漸漸地修,慢慢增加了解,你就會愈發覺修行的重要。那你了解以後,一樣是過世間的生活;不是說,忽然什麼都放下不理,一切不管,只顧念佛。少數人能夠這麼做,他是發了一個很大的心說「我來修;修好了,我自己知道如何使心裡太平,我就能夠指導別人、幫助別人。」

譬如說有人快要去世了,十分痛苦;我們佛友大都知道要「助念」——大家都到他身旁念「阿彌陀佛」。那個時候,什麼東西都無法幫助他,醫生也沒法子了。你若在旁念佛,他本來也有修「念佛」,這樣互相地支持,使他到那時候有個「清明」,那是唯一能夠幫助他的。那時候,那個要走的人會知道,有修的來助念,比起平時沒有修的人來助念,是很不同的。所以,你如果是發大心的人——你說將來我要幫助人家,所以我現在要專門來修;那麼你可以把世間的一切都放下,專心修行。

但是,我們大部分的人有社會責任,並沒想到要做到那個地步,因此沒有完全放下世間的事業、關係,只是每天修一點。這樣子,不管說你念得多好,如果你做人還是像以前那樣,每件事要跟人家計較,你是沒有法子真正念佛念好的。所以,我們需要知道在生活裡面,要怎樣做才能配合念佛。第一點,雖然你照樣去打工、做生意,你的想法就是要改——不要想說工作只是為了要賺錢、為了要發財、為了自己的好處。你要改想說,這個社會需要各種人做各種事,大家互相來幫助,所以我現在是做這個工作,我的主要目的是服務大眾;你就要改成有服務大眾的心。所以,你照樣做同樣的事,你要用心考慮怎樣才能夠對別人有更好的服務。你換成這樣的心態,你就不會跟人家計較,就會很努力;那麼我們的社會豈不是會更好?

如果遇到一群人的事情,雖然每個都是好人,但是看法不一樣——我認為這樣做才可以,你認為那樣做才可以。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了解佛法,我們便要學習忍讓。為什麼要讓人?第一點,彼此之間會比較和平;第二點,如果我們會讓人,就有一個機會在精神上長大起來。我們心裡有什麼東西過不去,那是因為我們的心量太小。如果心量太小,就很容易生氣;遇到心量較大的人,他會認為這種事還不要緊嘛——世間多的是這些事,不值得生氣。那樣的結果,是誰比較划算?還是心量大的好過日子。開始修「忍讓」的時候,當然是辛苦;為什麼叫我讓人,叫我要忍耐?但這並不是叫你要勉強——哦,我實在受不了,我要強忍;不是那樣子。我們是怎樣去忍讓?我們要看到說人生是短短的,不知什麼時候要走,所以時間很寶貴。這個很寶貴的時間,用來跟人家爭說,在這一點上我贏、在這一點上我輸;這樣計較太不值得。你如果能夠這樣開闊來看,就會了解,處處稍微讓人家一點、馬虎一點,才能有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世界上有這麼多好事可做,有那麼多人需要幫助,你為何不去做?為何這樣跟人爭,彼此糾纏不休?在這裡跟他爭說要這樣、要那樣,時間都浪費掉了。所以,如果你懂得這樣開闊來看,「忍讓」也就不辛苦了。

再者,你知道嗎?世間的事你說,哦,這種事情嚴重得不得了;可是你去墳場走一趟,墓誌一個、一個讀一下,就會發覺這個人這麼年輕便走了;唉唷!這個人跟丈夫差這麼多年去世——一個去那麼久了,另一個才走。你若把這些事情看過了,當你從墳場走出來,你就會覺得以前煩惱的,算是什麼東西?根本都不成問題嘛!我們就是太過於只活在眼前,一點兒事情便那樣放不掉,過了好多年還在講那個人如何了;這一切都只在浪費時間。應該看開一點,那些是不重要的,也就沒有什麼好爭的了。

修習「念佛」,有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用佛號作歌。你就去聽那個歌、唱那個歌。因為歌好聽,我們很自然便愛唱;而且唱起來,它會自然深深地跑進心裡面。我們人不知何時會去,小孩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去。你叫小孩念佛,他哪裡肯一直念?你不必叫他念;你只要常播放佛曲,大人也常唱,那他自然就學會了。所以唱佛號是很重要的,大家都要這樣來修。

以上這些是基本上我想到的。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慢慢地我們心裡便會有太平。我們沒可能管制別人,所以要先從自己修起。如果每個人都懂得修,這個社會自然會好;所以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修「念佛」。已念慣「觀世音菩薩」的,還是念慣一個咒的,你們不必改,你就一直念下去——「一門深入」,才成功夫。你如果今天念一個、明天念一個,那麼力量就弱了——你還是跟以前那樣散心的差不多。所以,要堅心、專心,長久做下去。一輩子有修沒修,到最後都明顯地露在臉上。你看邱寶光老居士,他幾十年的修行都在臉上可以看出來。我們不要等到老了才覺悟,就沒有多少時間可修了。趁著年輕要早點看到這一點;如果到老的時候,要得這種慈祥的臉,你現在就要開始好好地修。我就談到這裡;如果有什麼問題,歡迎提出來大家討論。

 

問答

問一:是否凡是皈依的,去世的時候,都會往生極樂世界?

答:不一定。因為你所謂的「皈依」,只是說領過皈依典禮。那樣的話,你修得怎樣,還是一個問題。有的人今天來皈依,明天又忘記了;那怎麼辦呢?所以皈依了是不一定能往生極樂的——要保證的話,就是靠實修了。生活上要照〈皈依〉講的佛的教法實行,然後每天的功課很重要。因為我們臨終時不曉得會變成是多麼病苦、多麼弱啊,或者是遇到意外啊。那樣的時候要能念佛是很不簡單的,所以平常要很努力,養成定課念佛的習慣。平常在修,就要想說人生不曉得什麼時候會停;那樣子來修就會得力。

問二:《佛說阿彌陀經》和《佛說無量壽經》這兩部經有什麼差別?功效如何?有沒有需要加修《十六觀經》?

答:《佛說無量壽經》主要是說阿彌陀佛祂因地發心的時候是怎樣發心,以及講一些為什麼我們要修行的道理。《阿彌陀經》比較短,主要是說極樂世界已經修成,是多麼地好,所以大家要信受、要念佛、要發願往生,才能夠去。前者是比較強調說,我們要行善、要修行;後者則說,佛已修成的極樂世界是那麼好,所以你要發願往生。

至於加修《十六觀經》,你如果有時間,當然多修是更好。但是你要考慮,祂叫你修的觀想,你是否有定力可以作觀?要修「觀想」,一定先要有定力——就是要先修「止」有成,心能專一,才有可能修「觀」。如果你念佛還沒念到一心不亂,定力還不充足,又要去加修「觀想」,那可能是浪費時間。我覺得你如果不是專修的人,先不要想修那麼多。我們應先問自己,是否已經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能夠這樣一念又一念,接成一條線,沒有任何空隙?你如果能夠這樣做,你要多修是很好;如果不能夠,不必修那麼多。

問三:我們念佛最好念到一心不亂;但是,我們的心常常太亂。不知有什麼辦法,能使我們念佛達到「一心不亂」?

答:最快的方法,第一點是要知道念佛的秘訣;就是說若有雜亂,不要理它,你一理它就隨它亂了。所以,第一個秘訣就是說,念「阿彌陀佛」這個方法,就只是念這四個字。其餘都是多講的,是我們自己增添的;佛祖教的方法,只有念佛號這幾字而已,其他的都不是這個法。所以你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如果有什麼雜念來,就任它來,任它去;你不要想法擋它——任它來,任它去——都與「阿彌陀佛」無關,我只顧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是秘訣;但是要能做到這樣,就要靠你念愈多,你就愈快到。所以,最快的方法是拼命念佛,常常念佛。

另外,就是要知道我們幾時走不一定——你要想到「無常」,念佛這件事才顯得重要。不然你會想說,哦,那是多年後的事;就在世間的事裡一直混下去。實際上是沒有人可以保證你何時才走。那麼,要如何才能警覺「無常」的事實?墳場要去拜,要去走,去念佛給他們。另一種方法是,在佛友臨終時去助念;你就想說,這次輪到他,幾時輪到自己不知道。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用一本簿子來記錄自己遇到過而已去世的人,不論親與不親,都把他們的名字記下。你如果不知道名字,就寫個簡單的描述,何時遇見的某種人。這樣經常記載「無常」的實例,你才會體會「無常」之迅速與不可測。如果只是說「不知何時會休」,你聽到只是一句話而已,過耳便忘了。你一個、一個記錄,你就知道說這不是開玩笑的。而且你記下來做什麼?你把這本簿子攤開放在佛祖面前,來修你的慈悲——向佛祈禱,請菩薩救渡這些人。那你每次遇到認識的人死去,就這樣記下去,你慢慢就會有一種警覺。但是,這個方法的目的不是要使你緊張,而是讓你知道,時間原來這麼寶貴——世間一些沒意思的關係、活動,早點放掉;省下的時間,大家一起來念佛、拜佛、讀經書。

問四:我們拜佛的人有一種風氣:很多佛教會都有組織助念團;人去世以後,其子孫請它去助念。有的是說,人還未入棺,我們不要替他念;要等到蓋棺論定,才來替他念。有的助念是這樣,那人還未去,差不多要去了,就要請來助念。請林博士為我們開示,人去世了助念才好,還是還未去世,要去之前我們就替他助念?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說,如果那個人去世了替他助念,是不是要等他棺材蓋棺後才替他念?

答:有的人說他現在是生病,也未必一定會去,你怎能替他念佛?你念佛要他早去是嗎?不是啦。你應該知道,阿彌陀佛不是只會接你往生,祂也會替你消業;也就是說,你現在不是天年已盡的,應該會好的話,你念佛會好得更快。你想想看,念佛心裡是不是會比較清?我們心若比較清,身體不是會比較快好嗎?難道煩惱愈多,會愈快好?沒有這個道理。所以,不必說快要死,就是生病,也要念佛。

「念佛」的意思是說,我們希望死後能去極樂世界,並不是說現在馬上就要去。甚至可以念佛求長壽,以便能有時間多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往生上品蓮位。

再來,我們要看看,那些真正自己有修行、自己有念佛的,你看他到臨終時是怎樣走法?他到時知道要去了,他要求人家趕快替他大聲念;不但要替他念,而且還要大聲念,助他的心保持清明,才能夠真正往生。所以,你如果知道這點,你才會知道並不要等甚麼時候,而是愈早能替他念就愈好——絕對不好說等一下、等一下;這都是不對的。我們不能隨便替那個人決定,那個人這時候已經講不出話來了,所以我們要參考有修的人的經驗。有修的人會說,「拜託呀,為我助念。」所以,你才會知道怎樣才是真正對他好,絕對不好說等一下、等一下;那都是不對了。

但是,我們去助念的人,遇到他的子孫不知道這些道理的,講也講不聽,你也不必和他爭吵。佛法的救渡,不是說一定要聽到才有效——你有心替他念,心裡面念就可以,他就會得到那個助念。所以,我們不好用那個時間跟人家爭議;你若不讓我們助念,沒關係,我們回到家也可以助念。佛祖的慈力,絕對不會被水泥牆擋住,被空間的距離減弱,所以沒有關係。那如果遇到其他宗教的,比方說,你看到這個人被車子撞死,也不知道他是信什麼宗教的;不要緊,我們一樣替他助念。不論他信什麼教,你替他念佛,佛就會保佑他。有的人說他是信別個教的,他不要往生極樂。事實上,他活著的時候雖不要,但是一做鬼,有鬼通,就知道往生是最好的,就會很高興有人助念。不能只照他活著時的見解來判斷;他一變鬼就知道,唉呀,這樣念的才是好!

問五:請林博士介紹「頗瓦法」,其超渡的原理和好處,給大家知道。

答:我們今天早上總共去了五處墳場超幽。「頗瓦法」是西藏密宗的超渡方法;要修這個方法一定要有師傅的傳授,才有傳承的加持,再加上你自己修持的功德,而生效果。我學的時候,師傅並沒有把此法寫給我。我請他去墳場超幽,他就在墳場修「頗瓦法」。他叫我錄音起來,回去自己學。所以只是這樣子一再地聽,一直聽到自己會念——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學起來。學起來念誦以後,又慢慢地去修;有不懂的地方,問師傅到底是怎樣修;前後幾年才把一個法完整地學到。師傅傳授,並不是說一切寫好的給你。我請得上師的許可,才把它寫下來——寫給大家,永垂後世。那時候,我才剛把整個法學會念,就有護法來請我去修法。我也不知道那就是謢法——夢中看見兩尊骷髏——那個死人沒肉的,只剩下骨頭——兩個很大的骷髏出現。我問師傅那是什麼?師傅說在密宗來講,那是看守墳場的一對護法;知道你會修,就來請了。我就是這樣開始去修的。

修的時候,你觀想前面有一尊阿彌陀佛;接著今天請求被超渡的亡者化光入佛身內,與佛合體;然後整個墳場待渡者也化光進入佛內。再來,全太平地區需要超渡的都進去;再來,全馬來西亞需要超渡的都進去;全亞洲、全地球,最後全法界需要超渡的都進去,進去變成和阿彌陀佛一樣。這尊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在化身上面,觀想有阿彌陀佛的報身;阿彌陀佛的報身上面,觀想有阿彌陀佛的法身。然後念師傅傳授的儀軌。第一部分是請這個法傳承的祖師都來加持,表示自佛祖到現在,慈悲的心是一樣,繼續來做超渡的事情。再來,就念經文、念咒,就用氣功送亡者超昇:念「嘻」的時候,把化身的阿彌陀佛送上報身的心裡去;再念「呸」的時候,把報身送上法身的心裡去。如此修法成功的時候,這個人就變成跟佛一樣。那麼,有的人業障較重;還未送上去的,就要加念些咒,幫助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樣修,我也有感應過。我曾替人家修——原先認識的,去替他修;有看到他出來,形狀還是原來的樣子,但是變成縮小了,變成五、六歲孩子那樣大小。我們的眼睛還是每樣東西都看得到,只是多了那個影像,並且不會阻擋原先的視野。修的時候,就有這種感應。第一次看到,是朋友的媽媽,那是在她棺材旁邊修時看到的。再來,也曾有在離開我住的地方,五、六百英里處被撞死的,我那時候不知道他已死去,只知道被車撞的有兩個人已死。我想說不管是不是我的朋友,我都為他們修法超渡。那時候我就看到那位朋友出現——撞成甚麼樣子,都看到了。有時候會有感應看到亡者,但不是每一次都看到。

問六:請問林博士,要怎樣才能控制自己的「心魔」?

答:最大的「心魔」是「我執」;最好的去魔方法是「忘掉自己」;最易入手的修法就是「念佛」。講「忘我」是簡單,你如果沒有一個方法來對治,那是不可能達到的。光懂道理沒有用,所以要靠實修;這個方法就是一點一滴,很踏實地一直念佛——慢慢清心。心清就可以從「我執」出來。但是,這個所謂「對治」的意思也不是說,要用一點東西來壓制它;不是這樣。佛號跟以自我為中心的那一套沒有關係。我們念佛的重點就是說,原來的煩惱起來,硬是不理它就對了;只是繼續維持心中純潔的佛號。你如果長久修「念佛」,念到心裡能夠維持一直是佛號,那樣就是「淨念相繼」,心自然就淨;也可以說,能這樣就很滿意了。

事實上,你修下去就會知道說,你也不用修別的;只要修久了,一門深入的結果,它那種清明會展開,你身和心的糾纏都會一層、一層地解開;但這種效果只有實際修下去才能體會,也無法傳達給別人。但是生理上可以感覺說,身內一層、一層鬆開,有很多、很多層。心理上就是說,以前一件事情可以把你籠罩在煩惱裡好幾天;這回呢,哦,容易出來了,容易恢復清明。所以,就是要一輩子繼續修就是了。訣竅就是不要理煩惱;不要說因為有煩惱起來,你又加上後悔,那就更浪費時間了。這個法只有簡單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問七:送龍王寶瓶,有什麼好處?

答:這位鄧小姐,以前有過一些問題,她寫信問我,要怎麼辦啊?我說,「我也沒有辦法,可是龍王護法可以幫忙。」這是陳上師傳下來的方法,可以替我們解決一些問題。因為你要修行的話,也要有一個環境,才能安心專修;也需要沒煩惱,沒有一些世間問題,一切都相當平順,才可以安心修法。所以,密宗自古傳下來,有種種解決世間問題的修法。其中有一種叫做「獻寶瓶」,一種叫做「火供」。「火供」的意思就是說,供奉佛、菩薩,請求保佑——我們平常供奉,是拿一些東西擺著供佛,但是供完,我們便會請下來自己吃。火供是為了表示誠意供獻,所以把供品燒化,真正給了佛,自己沒得拿回。

至於獻寶瓶給龍王,本來西藏傳統做法,是遇到沒下雨、欠水,就向管下雨的龍王,送個禮物求雨——用一個瓶子,裡面裝一些符以及寶貴的東西,把它放進湖或河裡面,送給龍王。我師傅常說,龍王的福德、威力很大,是很有辦法的護法;豈止可以向祂求雨,有其他的事情,也可以求他護持。所以有的人求消業;有的去世了,在夏天沒辦法做阿彌陀佛火供,就獻瓶請龍王護持生西;有生病求癒的、求婚姻的、求子的,什麼都有,都很有感應。所以,從我師傅去美國至今二十年,已經獻了四百八十六個寶瓶。第四百八十六個,就是前幾天去刁曼島送的。這次有十一個人一同去,以供品參加送寶瓶的人有百多人。

問八:把骨灰撒入海中有何益處?有人說海葬是不好的。

答:其實與土葬都一樣,並沒有甚麼特別;只是依照當地的習俗以及死者的遺囑來做而已。例如,在西藏他們把一個人的生辰八字與死辰八字排列,來決定這個人是應該土葬、火化、水葬(把屍灰撒入河流、湖泊中)或者天葬(把屍體切給一種禿鷹吃得精光,連腦髓都敲出來供獻)。但在我們漢人就沒有這樣的習俗。不管怎樣,遵照死者的遺願是很重要的,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身體有執著,看得很重。如果他先說明了要如何處理,我們就最好要照著做,以便使亡者安心長眠。

問九:如果把骨灰撒入水中是不好的,那我們應該勸立遺囑的人不要這樣做?

答:當然是可以勸人採取別的方式,但是水葬並無不好之處。有的人以此方式與魚蝦結緣。

問十:如果一個人在生時沒有皈依,他去世後,他的子孫要採用佛教儀式來替他辦喪事。例如不燒紙屋、紙箱、紙錢,那樣子;只用佛法的儀式做功德給他。那麼,那個去世的人是否會得到?

答:會的。你不必煩惱說他那時候沒有皈依,我們有多少替他做一些功德,他就會多少得到一些。但是,這裡面有一點要注意:普通我們佛友是想說,我們只要做佛教的功德就夠了,那些紙錢不必燒。其實這也不一定;因為我們替他做功德,消去他多少業障,我們並不知道;他要過多久才能得到那些功德的好處,我們也不知道。照實際發生的事情來講,去世的人有的會托夢告訴親戚說,要燒一些紙錢,要弄些衣食給他。所以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情況;功德要做,那些也要燒。就算你燒東西給他,對你也不會差多少,但是對他可能很重要。因為你如果不確知,你就不可以隨便把這些省掉,恐怕對他不好。

我是加州大學柏克萊讀書的,當時有位同學也是臺灣來的,公費送出來的。他得了碩士,回去兩年,才三十多歲便癌症去世了。他的太太是信基督教,但是她去基督教墳場,還是燒紙錢給他;為什麼呢?他去世的時候,他生病住在醫院,家裡的親戚輪班照顧。那時候,他的妹婿回家睡覺的時候,他去世了。他的妹婿就夢到他來說,我需要紙錢上路。那你已經夢到他來要了,你能不燒嗎?你去到基督教的地方,你也一樣燒下去,否則你心豈能安?世間實在無常啊!告訴我這件事的朋友,也在四十幾歲時忽然腦溢血去世了!

問十一:我們的祖先去世幾十年了,我們做忌、拜他們,不知他們吃到,吃不到?有沒有來?

答:當然有可能說已經投胎轉世了,那麼他當然沒有來。但是我們祭拜祖先,意思不只是為他們,而是表達我們自己的孝思,以及保持社會「慎終追遠」的風氣。父母在時,我們為他們做了多少?現在雖然去世了,仍然是我們一輩子要紀念的;一年做一次忌,表達孝思。所以這是為你自己做的;不論他有沒有來,你一定要做。你如果不拜,將來誰來拜你?這主要是一種孝心、一種感恩的紀念,利用忌拜的儀式來表達和傳下去——這是教自己,也是教子女。所以第一點,不論如何,我們要做忌拜。第二點就是說,如果你替他做忌,不只是供奉一點祭品,而且加上誦經、念佛,那就不論他現在去到哪裡,對他都有好處。因為我們誦經、念佛,不可能有私心說,只為某某一個人。我們做這些法事,最後都是說迴向一切眾生。你如果因為他的關係發這大心,他就得到很大的功德啊。一個人如果得到這樣大的功德,不論他現在去到哪裡,他本來以前有什麼宿業會遇到果報,是不是會消?所以,為報父母恩,替他們消業、培福,我們也是應該(這樣)做忌。

再來,別以為他們去了很久,就沒事。我外祖母生十四個小孩,裡面有個阿姨十三、四歲時便去世了——至今已經去世六十年了。但是今年我媽媽叫我為她做個阿彌陀佛的火供;為什麼?她雖是去世已六十年的人,仍然托夢給她的二哥的一個尚未出嫁的女兒,說:「你還是李家的人,我可以告訴你,我還很苦,要替我做法事超渡。」所以,你不要以為他們死了好久;如果我們還沒有為他們做過功德,我們要趕緊為他們做。

問十二:林博士是在美國念書,讀邏輯和科學方法的博士;為何這樣的人會信佛、拜佛、學佛?請介紹你學佛的經過給大家知道。

答:本來我在臺灣大學讀哲學,比較偏向研究邏輯、科學這方面的,所以我對佛學一點都沒接觸。後來到美國加州大學研究所進修,等到博士候選人的資格考試都通過了,只剩下論文還沒寫,我比較有時間。那時,我去同學家吃飯,他有一部武俠小說,是金庸作的《天龍八部》,我因為較有時間,便借回去看。那位作者在書裡面寫很多佛經的道理,我就心想,他寫的是不是真正佛教的道理?就去圖書館找佛經來研究。但是去到圖書館一看,哇!佛書有幾千本,我到底要讀哪一本?但是台北家裡有拜佛,供桌上面有《金剛經》;那時候不知道要找哪一本,而這本曾看過,就覺得比較親切,便從《金剛經》各種的說明、註釋讀起。那時讀起來有意思,因為看出來說佛經的道理跟人生的問題有關係,就讀得有趣味;我就是這樣開始學佛的。

但是讀來讀去,因為是讀書人,就比較喜歡禪宗的公案,感覺說那樣直接了當。但是讀了兩、三年,感到說,心裡面還是沒有因為讀公案得到一個平安。因此我想說,既然我不是聰明的,可以讀書開悟,就要做那個實在修的,就要一步一步念佛。所以我就自己決定念佛;也沒有師傅教,都是自修的。我一開始念佛,就很努力念——那時開始念,一天平均念一萬遍;念到四百多萬,就遇到我師傅,才進一步學密宗。

問十三:請問林博士,我有個親人,他以前是吃素的,不過到了很老的時候,就返老還童,他就又開始吃肉類;你看他有沒有罪呢?

答:他這個是天真忘記,不是有心破戒,你不要管他。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什麼?不要為他吃而殺生,你給他的都是市場現成買來的;市場賣的是共業的結果,和他沒有直接的關係。那麼老的人,也不可能和他講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須要為罪惡感所縛。你只要——他要是能念佛的,勸他念;要是不能念佛,就常放念佛好聽的歌給他聽;還有,我們念佛要為他迴向。他如果不能念的話,你每天做功課就要為他迴向;這樣子也有幫助。

問十四:我們要怎樣領受「三皈依」及守「五戒」?

答:領受皈依跟學習持守「五戒」,一定要找法師。而且,他在給你傳戒的時候,他應該會先詳細給你說明每一條的範圍;然後問你,這條戒你守得了、守不了?你在那時候就要仔細考慮說,自己是做得到,還是做不到。做得到的,你才接受。如果你光是圖早點受戒,在佛友前比較有面子,那樣子反而糟糕!「五戒」是可以慢慢地分批領的;比方說,你覺得這一條戒做不到,你就不要受持;因為你如果說要守戒,後來又破了戒,那你就除了原有的罪,又多了一層錯誤,變成「明知故犯」,罪上加罪。至於每一條戒,怎樣才算破戒,那是很複雜的問題,一定要請授戒的法師仔細分項說明;因為那些等於是一種法律問題了,往往是很難判定的。

關於持戒這方面,有一個問題是,你要了解說,戒律是要幫助我們達到心裡本有的清淨,而不是要設法來增加我們的煩惱。這並不是說,所以我們還是可以亂來的;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你要了解,戒律要是寫成了條文,你如果只抓文字表面上的意思,往往你會增添很多煩惱。很多初學佛的,一知道了戒律,就覺得寸步難行。它說不殺生,那你現在糟糕了——螞蟻來了;孩子頭上有蝨子、肚子裡有蛔蟲;家人生病了,說是感染細菌;那我們殺不殺?所以,你如果不懂戒律的主要精神,就變成不學佛還好,一學佛,煩惱更多。戒律的目的不是這樣子啦!

你要了解「戒殺」這一條,主要是說不可有意殺人。其他的殺生,我們當然儘量避免,因為有情同體,他們也會苦,也怕死愛活。但是有些情況,我們也是不得已呀。同樣是有情,一個是兒子,一個是跳蚤,你也不能說,兒子你一定要忍耐,隨牠咬。修行可以說自己忍耐;像有些高僧修「同體大悲」,就任蚊子叮,不掛蚊帳,甚至裸身以供。若是勉強小孩子這樣,豈不是慘忍?所以,你那個時候當然要把跳蚤弄掉。但是,我們是已經有「同是有情」的覺醒的人,我們要運用我們的慈悲和智慧,就是說我們儘量要存心及設法避免殺牠。不得已非殺不可,還要研究如何防止此種情況再發生。比方說,我們如果能保持孩子清潔,屋內乾淨,不再有跳蚤、螞蟻,我們就可以少殺了。所以我們要在這方面用心。學佛以前你是不用想——這個討厭,我馬上就拍下去。現在就會想說和我一樣是一條命,是有情,那麼我要怎樣,才可以避免害牠?所以,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問十五:我們人生最後的一件事,要怎樣料理?

答:那一件事,你已經走的話,就是別人料理;對不對?你到時候才要料理,一定手忙腳亂。所以,唯一真正能料理的,是這一刻要開始料理。生跟死是連著——其實只隔呼吸之間,不曉得什麼時候就是那一邊了。唯一能夠保證到那時候不亂、唯一能保證這一生有頭有尾,心裡平安,就是時時刻刻現在就要清心。現在料理,最好的方法,一方面在做人上,要了解為甚麼要取服務、容忍的態度;另一方面,就像我們吃東西,也是要挑營養的來吃,(並且)身體每天要運動;念佛就是在心靈上吃最好的東西——這是甘露啊;而且每天念佛,就是心靈的體操。所以,你要能把握住這樣修法,你就不會只顧到身體,而沒有顧到心理;心裡會慢慢得到清明,得到平安。

問十六:我聽說人拿去火葬,會很痛苦的?

答:火葬不一定會痛苦。因為死亡是一個過程,它是慢慢地,要等到身體全冷了才完畢。要是不懂得這個事實,依照現代西洋人的做法,腦波沒有了、心臟停了,宣佈死亡,就送去火葬場,那會很痛苦,因為其實還沒有完全失去知覺,神識還在身體裡面。照佛法講,要等到屍體全部都冷了,才是真正那個會感覺痛的已經離開了。但是,世事難料,死去也有再還陽的,所以也可能被活埋、也可能被活活燒死;你要怎麼辦?靠你現在了解說,不知道會碰到什麼,趕快念佛。你要是念佛,修得好,到時候是阿彌陀佛接去,就沒有這些事了。但是,一般而言,你只要等到他身體已經全冷了,就不會難過了。

問十七:我們每天要念的,除了「阿彌陀佛」,還有什麼佛?

答:所有的佛都是同樣的道理,可以說所謂「成佛」,就是說他完全忘掉自己。所以,他自己都分不出來,你還替他分嗎?可是,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是要利用一個佛號來修——因為我們的能力有限,不可能說一天念十萬尊佛的名號。所以,只念一尊的佛號是一個方法;你可以自己挑一個佛名: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文殊、觀音、普賢、地藏……;隨您喜歡選一尊,你固定專念一個佛號就可以。這是藉這個方法,使我們心裡變成純潔;只是這樣子。念的雖然只是一尊,但是要瞭解,所有佛的智、悲都是一樣的,所以念這一尊,也就是念所有的佛——這一尊便代表所有的佛。

問十八:我們念佛號的時候,是不是一定要在那尊佛像前念才行?

答:並不需要如此;主要是誠心,一念接一念。但是,我們開始修「念佛」的人,為了養成這習慣,最好每天有一定的功課。比方說,早上早點起來,六點到六點半念佛;或者更好的呢,一定要用念珠念滿十圈;為什麼這樣?因為我們在念的時候,心又東跑西跑了——雖說今天早課念了半個鐘頭,其實也許真正念佛只有三分鐘。或者今天很忙,來不及做功課,一下子時間又過去了;這樣子的情況下,很難維持定課,也就很難養成一個習慣。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規定,比方說每天念五圈或十圈念珠,開始時這樣子。所以,你念佛的時候,要藉念珠來計數,日久自然功深。這樣一來,手也在這個事上,心也在、嘴也在念這個,就比較容易專一了。所以念慣了,每天至少有一定的數目——一千、五千,或者一萬啊。這樣子修久了,比較容易養成定課念佛的習慣。

問十九:發夢的情況,是不是與我們的腦波有關係?好像我們白天想什麼,夜間便會夢到什麼?

答:做夢是這樣:絕大多數的夢是因為平常心裡在煩惱什麼,所以到晚上它就出來了。但是,如果修行久了,也不一定都是這樣,有時候會有一些感應的夢。感應的夢比較多是在清晨發生;就是說你晚上,睡到早上快要醒來的時候,心裡最清明的時候,那時候你也許看到佛、菩薩,或者知道一些事情,得到一些教導。因為也有感應的夢,所以不能一概而論,都說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是夢的解釋,有時候跟我們平常日間覺得好的、壞的,是不一樣。所以,你如果沒有人可以為你解夢,你就都不管它,就對了,反正佛法教我們就是要「無執」嘛。這一些也沒有什麼好講,你就是還是念你的佛,就是了。

問二十:林博士,有個問題:聽說超渡,不是只做三次就夠了。是不是三次以後,我們就不必替他做超渡?

答:如果真正超渡成功,一次也夠了;所以問題不在於超渡幾次。你為他做功德、為他迴向,總是很好。不一定是說一直要做超渡,主要是做佛事,如誦經、念佛、拜懺、放生、印經、供僧、建寺等等,而功德都記得為他迴向。為亡者超渡並不限於只做超薦的法事,隨時遇到有什麼佛事、善舉,如有人需要救濟、印經書,都可以他的名義參加下去。以種種功德為他迴向是最好的;那就不只三次,你做一輩子也不嫌多。

問廿一:對於去世的人,我們要如何幫助他們?

答:頭一個是說,剛走的時候,通常就是由自己家人,或者請修行的人、或者法師,為他誦經,或者念佛、拜懺。通常誦的是《阿彌陀經》,或者《地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一類的。如果有知道密宗的,可以修「頗瓦法」和舉行火供。此外,原則上就是說,凡是佛事、慈善的事,都可以做,儘量以他的名義做一些;那對他是最好的。在做慈善的時候,也要迴向說,助他往生極樂世界——慈善事業的福報,本來只能助他生天道或生人道,但加上迴向「一切眾生成佛」,迴向他往生,就成了生西的資糧,那麼他得到的,就不再限於輪迴以內的福報;這一點很重要,要特別注意!

問廿二:要幫助生病的人,要做甚麼法事?

答:生病的人,通常我們可以替他念「觀世音菩薩」,或者念「藥師佛」;或者誦《藥師經》,或者誦《地藏經》也可以——因為《地藏經》也消業嘛。求病好的,還可以去放生;放生的效果很直接。

問廿三:一個人在家裡念經,可以迴向給家人嗎?

答:可以;不但迴向給家人,還要先迴向給所有的眾生。先發大心,迴向給所有的眾生,然後才提到自己想到的人。而且,你慢慢要練習說,不只是迴向給你的家人,你看到、知道哪一個人生病、哪一個人有苦惱,都要替他迴向。這樣就慢慢修擴大慈悲心。而且,你在修任何法以前,最好一開始便想說:你的爸爸在你的右邊、你媽媽在你的左邊,然後前面是你認識的——你的家人、親戚、朋友,後面是六道眾生。那麼,前面的空中呢,是所有的佛、菩薩。這樣一來,整個十法界都在一起修。比方說你是修念佛的,你不用說開始念佛了,還一直觀想這麼多,那你心又亂了。你只要開始的時候先這麼想到,那麼,接著你就專心念佛號了;到最後迴向,又是要先迴向給所有的眾生。要是天天都養成這樣的習慣,久了你的心就會很廣大;那麼你的煩惱就會減少。

問廿四:有個人在未死之前是學佛的,一直很精進;但是到他最後那個時候,卻進了基督教;那又怎樣解釋呢?

答:這個以佛法來解釋,就是業障還沒有消的關係。因為他對佛法的道理,還沒有徹底的了解,才會有這種事發生。比較起來,基督教講的是比較簡單的理論,而且在人與天的範圍而已;佛法則是能超出「六道輪迴」的。因為他沒有徹底了解佛法,所以在他來講,原來信佛也只等於是拜個神;那麼臨終也許有其他因緣,他就變成改信另一個神。所以,還是個人的正見不具,修持又缺乏證德的結果。

問廿五:林博士,有一位信士問:他的媽媽去世了幾個月;那麼在還沒有去世以前,她有跟孩子講,「你拿鞋子給我穿,我要到佛寺裡面去拜佛。」後來這位媽媽就去世了。這樣子的話,是不是往生?

答:只有講這樣子,不能證明說是往生西方。但是可能表示說,她有覺得說,如果去拜佛的話,是對她好,所以她會跟你要求這樣子。我們不能只根據這個,就判斷說是不是往生西方;但是她臨終有心拜佛——佛緣深厚,當然是很好。

問廿六:有一個人他本來是基督徒,也會傳教;但是後來他看了佛書,覺得佛理比較好。有一天他告訴人家,「我以後不來祈禱了,我叛教,我拜佛了。」那樣子不知道有沒有叛教的罪?

答:那倒不必擔心。照基督教的教義來講,那樣當然是不好。但是你要知道,每個宗教的教主出來教人,就要看當時的情況,講那個時代的人所能了解的道理。所以,耶穌在那時候,只能教徒弟們到那個地步。實際上,他知道的更多——這是連《聖經》裡面都記載的。他曾告訴徒弟說,有一些較深的,我現在還不能教給你們。因此,耶穌還會為那個人改信佛教而高興,因為那個人進修更高深的哲理和境界了。

像我們自己的感應——我師傅也有感應說,耶穌其實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自己感應的是什麼?我開始讀佛經的時候,我也有去教堂讀他們的《聖經》。你如果讀了佛經,再去讀《聖經》,就很容易了解——以前沒法子了解,現在很容易了解。我那時未曾夢過耶穌;但是到後來,念佛念很多的時候,就曾夢見耶穌好幾次。有一次祂出來是這樣子:人修長,頭髮垂到肩頭,穿的是白色的長袍子——看得出布的質地有紋路,不是很細滑的。他給我一件同樣的袍子,但是短的,不是長的。奇怪的是,給我的袍子的襯裡,上面有中文寫的佛經。

問廿七:有一個人貪、嗔、癡非常重,要如何幫他減少?

答:要幫助他,要看他是什麼樣的人。有的人講他會聽,有的人講他根本不要聽。遇到不要聽的,你根本連主動勸他念佛,也不可能。

補充問:他要念,但一面念,一面罵人。

答:那個樣子嘛,第一點,你先做你能做到的。就是說,我們做功課迴向他儘早改過來。再來,如果他要罵人,你提醒他,那樣會浪費時間——你這樣罵人,那個人也不會改;而你一罵他,你自己念佛也就不專心了,豈不是很可惜?你就這樣告訴他。

補充問:有一天我告訴他要拜懺——你在佛、菩薩前懺悔業障;要是你回去又做不對了,你這樣懺悔也沒用。我這樣講,我有罪嗎?

答:你這樣說沒有錯;你講的有道理。但是,這個道理也要靠人慢慢去了解。你這樣偶而講一下就好,不要老是講他——講到他不歡喜,反而更不會改。我們勸人家,方法還是很重要,只能有時候講一講。人多少是不喜歡人家說他不對;他這樣,我們也會這樣。所以要達到解脫,由我們自己開始修行。目前我們念佛替他迴向,這樣就可以了。

問廿八:什麼辦法可以減少他的貪、嗔、癡?

答:既然已經會念佛,你就不用急於一時。學佛的發展有如種樹,不是短期間看得出來的。如果有在念佛,便有改良的希望;不必擔心。

問廿九:林博士,有一個人已經皈依,做佛教徒了;他有一條海青,有時拜佛穿著海青。那麼,這個人去世時,這條海青可以給他穿嗎?

答:這是規矩,我不知道;你要去問法師,是否可以穿。在我的想法,若是生的時候已經給他穿,他去的時候應該也能夠穿。比方說有一個人做了一輩子警察,到最後卻叫他要把制服換下來;這種事是沒聽過的。但是規矩我不知道,還是去請問法師;我想應該是可以穿。

問三十:林博士,有些老人家本來是拜佛、整天念佛的。他們有一、兩個孩子,但是孩子們全是讀「聖喬治學校」,那些都是供奉耶穌教的。那麼,他們在媽媽臨死或者年紀很老時,突然間叫媽媽改信基督教——好像壓迫這樣的;跟她說不改教的話,將來沒有人拜你啦,你又沒有其他孩子可以為你做華人儀式——道教的或者佛教的,還是要改信奉耶穌教、天主教才好。那老人家又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嚇到半死,又沒有人理她,死掉了身體要怎麼處理才好呢?跟著就給他們說服了;就去領洗禮,就隨她孩子的意思拜了耶穌教。那麼人死了以後,要去上天堂,還是去西方,還是去哪裡呢?請林博士講明一點。

答:先講還沒有走以前的情況。如果有這樣的事情,你自己是信佛的,現在老了,孩子硬要逼你改教的話,頭一個呢,佛友間要互助。你修了一輩子,多少有些佛友;你跟他們講,要他們幫你找律師立遺囑,使你「全始全終信佛」有個保障。佛友們要幫忙他,使他能夠死在佛法裡。

補充問:不是;這是我朋友的媽媽,她沒有像我們來佛教會,也沒有去皈依的。她自己在家裡多是拜道教的。

答:我現在是在講一般的情況。頭一個就是說,我們要設法互助,使老人家不會遭遇這種事情。要是像你講的那樣,很孤獨,也沒有人可以幫忙,那麼在那種情況下,既然是被逼的,外表受洗禮是一回事,心裡有沒有受洗禮又是一回事。被逼的能算數嗎?當然不算。

補充問:那麼她算什麼呀?

答:正因為有這種情況可能發生,你就要知道,我們念佛,不曉得到時候會遇到什麼情況。那時候就靠心裡一直堅持、堅定念佛,還是可能往生西方。

補充問:好像這個情形,她的孩子不是兇狠地壓迫、說服她,他也是性情很和順。那麼,她心中也有點很害怕,不知會去哪裡。那麼,以後她去世的時候,她有得去這個地方嗎?還是去天堂,還是地獄,還是……?

答:佛法沒有說你如果改信其他宗教,你就會下地獄。主要的是,她如果對佛法有徹底了解的話,我想她會堅持她的信念。如果她也是被人家講得怕了,所以信了基督;這樣子的話,從長遠看,她既然已經結了很深的佛緣,她死後就是昇天,也還會有機會再學佛的。照佛法並不會說,你這樣子,你就下地獄;不會的。

補充問:去世前我去見她,她說心中很矛盾。我就建議說,你還是繼續念「大悲觀世音菩薩」;她在床邊還是收著她的念珠。照我想,耶穌也不會罰她的。假如她心想念,我叫她念,我會有罪嗎?

答:不會、不會;改信不是她真要的。會有這些問題,全是人造出來的,不是佛或神的問題。

補充問:那麼,我有個同學,他說他的親戚也是這樣。他死前那些子孫很壞蛋,一定要他轉入耶穌教。後來他們又「牽蒙」,用靈媒請出他的靈魂;他說他很苦,沒有地方去。

答: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本身平常念佛的力量不夠。他皈依佛是一回事;念佛有沒有修到死時能不忘念佛,又是一回事;所以會發生那個事情。這些從佛法講,就是業障起來囉。

補充問:那麼他應該怎樣?他說地府也不能去,耶穌他們又不接受他;他怎麼辦?

答:這種時候,知道他這種情況的這些親友們,要為他做佛法的超渡法事。

補充問:不過他有告訴他的親戚,叫他們去一間佛寺去為他行超渡。

答:對啊!跟我講的一樣,就是要給他做功德。

問卅一:我本人每天全部神佛——東、南、西、北方的神佛我都拜;有沒有罪?

答:那是很好的。

補充問:我所有的宗教都拜,但只修「念佛」一個法門?

答:這是可以的。

補充問:我希望這樣不會觸犯耶穌。

答:不會的。祂們還會助您往生佛的淨土。

問卅二:我相信所有的宗教都是一樣的。

答:還是有不同的地方,不是完全一樣的。基本的哲理上,往往有微妙的差異。

問卅三:既然基督教說只有一位上帝,所以我想各個宗教的神都是同一尊。請問您的意見?

答:基督教雖說是只有一位上帝,衪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出現,所以有很多天使。

問卅四:我想,在不同的地方,不能傳其他地方的教,因為當地人不能瞭解;所以我想,也許所有各個宗教的神明,都是同一尊上帝的使者。

答:但是在基本上,佛教有不同的見解。佛教認為真正的解脫,是連「神」的觀念都要超越;因為只要你有「神」的觀念,你就偏執於某種絕對的存在。但是從佛法的解析看來,一切都無常,不停地在變遷,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把捉而視為絕對的存在。

問卅五:請您開示,我每天這樣做是對的嗎?我面向西方,先向佛祈禱,然後向所有的神明一一祈禱。

答:那樣也是可以的。但是你的修法是要專一於「念佛」才好。

補充問:我總是只修念「南無阿彌陀佛」及讀佛書。我向其他宗教的神明祈禱,只是表示敬意。這樣可以嗎?

答:可以的。

問卅六:林博士,有一個人在差不多去世的時候,已經昏迷,接著就在昏迷中去世;這種人大概會轉生到什麼道?

答:一般而言,往生善道的,去世時心中應該是清明的。所以,昏迷中去世,照佛法講,是會墮落的。但是,這只是就個人的業來講。既然我們了解佛理,知道說我們可以彼此互助,所以,愈是遇到這樣的事情,大家愈要給他做功德、給他念佛。那麼,他還是有可能消業,然後可以轉生善道,或者往生的。

順便講一下。有些變成植物人;植物人也是個大問題。這麼多年,他就拖在那裡,他也難過,對大家也成一個負擔呀。我在佛教雜誌上讀過有一位信佛的醫生,他就想到說這是業報,所以他就叫植物人的家人全部來,大家圍著一直念佛,來替他消業。到他寫這篇文章時,已有三個植物人經過家人一起念佛,念了幾天,就自然去世了。那樣子豈不是他也得到往生,而我們世間也減少一個苦?所以這也證明說,如果遇上昏迷中去世的,大家為他念佛,很有幫助。

問卅七:上次有一位上司過世,我為他做「佛七」,替他念《地藏經》。當天晚上,奇怪的事發生在我身上。我在睡覺的時候,好像有一樣東西壓住我;當時我一點都不害怕,心中仍是很清楚,我就念〈觀音咒〉——念「嗡媽尼悲咪吽」——這個咒子就自己起來了。過了一些時候,他就沒有再壓我了。然後我就夢見地藏王菩薩。那個壓我的,是不是說要我渡他?

答:那個壓你的是什麼,我不知道;不過大概是不好的。這件事的道理是這樣:因為你發菩提心,要替人家做超渡、替他誦經;那麼你愈想修行,有時候愈有一些要來考驗你一下。但是因為你能夠馬上念咒,他當然就走了;然後你就夢見地藏王菩薩,這是表示嘉許你的菩提心。

補充問:我夢見兩次地藏王菩薩;好像這種的夢,是否說我和這些佛、菩薩比較有緣?

答:對,這是表示你跟祂比較有緣;你可以偏重持誦《地藏經》,念祂的聖號「南無地藏王菩薩」。

問卅八:有關佛法說的「空」,我們要怎樣解釋?

答:「空」的道理,在實修上應用,就是說不要執著;哲理上很難講明白。實修上就是說不執著;它不是說「沒有」,它是說「不要執著」。我在《無限的智悲》書裡有一篇〈〈心經〉與〈大悲心要〉的會通〉,可以參看。

問卅九:去年我去老人院,發現到說,那些老人很孤獨。我們要去救濟那樣的人,最主要是說他們在世的時候,不是更需要我們的愛心關懷嗎?我一個人有時候也沒空去幫忙。像這樣的情況,我要怎樣去處理?

答:對呀,整個世界是救不完,你只能盡你的心;而且你要相信說,心的力量不是眼睛看得到的。一個人開始修的時候,看不到說這可能影響很多人。但是修久了,卻有可能影響很多人。所以,你現在遇到這個問題,就要在服務裡面學習;就是說,你去照顧老人,你就要想說怎樣子使他們的痛苦減輕。一方面當然是生理上怎樣減輕;另一邊更根本的就是說,怎樣可以給他們講點佛理,跟他們提醒說,「時間不多了,要念佛啊——對將來有幫助。」看能勸幾個人念佛。放「五會念佛」那種唱的錄音帶給他們聽,教他們唱。勸人能勸多少,是很有限的,也許只有幾個人能聽一點勸。那你也不要灰心呀!你回家做功課,要觀想說他們也一起在做。最後要迴向他們早日念佛,將來得往生。這樣慢慢可以感化。這不是亂講的;當你一心一意、時時為他們祈禱時,你和他們的關係就會不一樣。

補充問:你勸他念佛,他說他還不想走,所以不肯念。

答:你解釋說,念佛並不是要求現在就走;念佛是修心;心修好了,將來才可往生極樂,超出輪迴。念佛消了業障,還比較可能身體健康,多活幾年。念佛的人還可以向佛求長壽,以便多修幾年,並且多勸幾個人念佛。

問四十:人若在昏迷中去世,我們給予幫助,替他念佛號、佛經。這樣子要怎樣迴向給他?如何幫他不會墮落?

答:還是和普通的迴向一樣呀。你只要念說,這是迴向某人往生。你不必管當事人有沒有知覺。不論他知不知道,這些功德迴向的力量,都會為他消業的。因為因果不爽,有一分功德,就有一分效用。

問四十一:有一次睡在我弟弟的一個房間。那天晚上我睡了的時候,感覺有東西壓著我。另一次,我是睡在我姐夫家,他已過世,但他過世不是在那個床上。但是那天晚上,我睡著,也是好像鬼壓著。這是為什麼?

答:除非你明確地知道是他,不能說一定是他來壓你;但也有可能他來壓你,因為人就是有執著嘛——他如果不喜歡你睡他的床,那是有可能發生的。

問四十二:林博士,我正在讀高中,上生物課有時需要殺老鼠;這樣是不是「殺生」?

答:這雖是研究科學,當然仍算是「殺生」。就像我們剛剛講的——肚子裡有蛔蟲,你吃不吃藥?也就是說,有些情況實在是不得已啦。所以,做科學的研究,為了研究醫藥,要救人,很多種藥還是從動物身上拿的。如果你就是做這種職業的,你也是沒有辦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做得到的就是說,現在知道這個道理,不得已非做不可,要為他們念佛、誦經迴向,說你們是為人類死,我們念佛給你,希望你這個為人類犧牲的功德,使你可以得超生。

補充問:可是,現在他有心要皈依,卻又不敢皈依;他講如果我皈了依,我受了戒又去犯戒,豈不是很糟糕嗎?

答:但是這個跟「皈依」沒有直接關係。「皈依」只是說皈依「三寶」——佛、法、僧;那個是「持戒」的部分。可以先皈依,再受戒。受戒也不是說,五戒馬上就要全受。他做得到的,可以先受呀。遇到領「不殺」戒時,就要先向法師問清楚:我殺老鼠,算不算犯戒啊?如果這個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還是可以的話,還是可以受啊。殺戒基本上只是說,不可故意殺人。一般有情能不殺,當然是最好;但是難免有時不得已。所以說,有這一些問題,要去問法師。你跟他先講清楚這樣情況,還是可以皈依囉。皈依以後,戒的範圍一條、一條學會了,然後才受戒,就可以了。

問四十三:有位佛友常誦《地藏經》,可是他時常夢見死人;這是什麼原因?

答:一般而言,夢見死人是好的。不論夢見的死者是你認識的,還是你不認識的,都沒有關係啊。因為頭一點,這可能是因為你念《地藏經》的話,你修的是對地獄眾生的慈悲,所以,感應容易夢見死者。另一個可能是說,你如果是修行的人,夢見到死的,反倒是好的;比方說夢見自己死的話,是表示成就、解脫,這一類的意思。所以見到死人,並不是不好,是好的相。你要是夢見到骷髏,還更好,因為骷髏代表「空性」。所以,開始修行之後,夢的解釋不能照常理去想。

問四十四:有沒有海龍王?

答:有啊,而且不止一尊龍王。照經書說,龍王有六萬。有的是井龍王、湖龍王、河龍王、海龍王。

補充問:海底有龍王?

答:有;龍住在海裡。但是龍這種動物,不是世間實質的東西,而是好比神明之類,變化莫測。他們雖住在海裡面,我們人類肉眼,下海只看得到水,看不到龍的世界。有修行的人,有的不下海也看得到。若不是真有龍王的話,何以我們每次送寶瓶,就有感應的事情發生?如果沒有,那我們一代接一代在胡來騙人嗎?不是那樣的。

問四十五:經書說只有人身可以成佛;龍不是人身,為甚麼可以成佛?

答:它說只有人身可以成佛,是要使你珍惜這個人身,趕快來努力修行。但是實際上是什麼樣?龍裡面有些修得較好,會變成龍王;龍王再修下去,可以成佛。在大乘的經裡,拜懺有禮卅五佛、八十八佛,其中第四尊是龍尊王佛,便是從龍王修來的,那就是龍王佛。

補充問:那他也可以化現為人了?

答:是的。他是龍的時候,是我們普通知道的那個形狀。他修成龍王的時候,上半身轉成人身,下部還是龍。他修成佛的話,當然是什麼身都可以現,當然可以現人身。

問四十六:在感應中看到自己去世的親人坐在蓮花上,那麼這能代表他往生淨土嗎?

答:這是一個好相;很可能往生了,因為西方淨土是蓮花世界。

補充問:那麼我再請問一下,因為我們不知他在九品中的哪一品,所以我們需要怎樣迴向給他,助他蓮品高升?

答:不管是哪一品,你只要繼續做功德迴向,他就會增上。

補充問:是不是在平時的功課上就可以?

答:平時功課就可以了。但是,你在做特別的功德的時候,也記得迴向給他,就更好囉。

補充問:是不是說迴向給眾生界,還是什麼?

答:對。總是先迴向給一切眾生,然後才迴向特別的事情。

 

吉祥圓滿

 

二○一五年二月十四日修訂
養和齋      於加州

 


[Home][Back to list][Chinese versions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