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天資糧、往生資糧辨別頌〉之說明

簡繁轉換 - 繁體

MP3 1 2

講解及校訂﹕林鈺堂上師
筆錄﹕弟子綿延

 

人天資糧、往生資糧辨別頌

人天乘資糧,與往生資糧,最易相混淆;為令生天者,能改變生西,
造此辨別頌。惟上師彌陀,住頂加持之。十善與五戒,能守護不犯,
人天乘資糧,根本即在此。此雖能通後,往生亦必具,然若止于此,
則決難生西。欣厭必徹底,一心能不亂,信願行具足,如此條件具,
方為生西因。人天乘行者,與願西正士,用心有差別,不可不辨明。
譬如行布施,惟憐貧者苦,欲令暫安樂,施以衣食住,此為人天善;
若于此施上,能知三輪空,能施與所施,施法三輪空,于此空性中,
悲憫世間苦,雖亦施衣食,悲其具苦因,長劫自輪回,何時方出離,
能知修淨土?此則願西者,悲心勝資糧。譬如救國家,惟緣本國苦,
一切欲強國,利用我佛教;如日本佛教,已成國族化,明治維新後,
為令人口增,建立僧可娶;不以法救國,而以法遷就,如此之設施,
違反難生西;宰官所當知。或依世間法,改良衣食住,國強民富足,
仁政佈天下,不擾亂他國,此係生天因,然非生西因,且非皈依法。
皈依法宰官,惟信法救國,非世法可救;雖亦當調整,世間法安樂,
然不止于此;必令全國眾,皆能行十善,切知娑婆苦,建立心淨土;
令個個國民,皆知修淨業,成自性彌陀;雖處於五濁,心自生極樂;
如此之行業,廣如孛經說,自修勸他修,此則生西因。如本屬閒人,
原無政治位,策己早成就,于經亦許可。一人得初地,世間得安樂,
五榖能豐登,和平無戰爭;何況能成佛,所利更逾此。又如處家庭,
為父止於慈,此為人天善,非是生西慈。彌陀雖慈悲,然非世間愛,
愛染不教習,慈母多壞兒,世間且不許,何況出世間?于妻生貪染,
於家常糾纏,十善且不具,生西安可能?故近事男女,雖處於家庭,
雖能得和樂,然當知觀察,夫妻如冤家,子女如債主,家宅如牢獄,
財物如桎梏,宿業所感召,今生當猛省,常生厭離心,不復再造業。
苟難如維摩,處家無染污,則當善自處:離家入深山,深求淨土樂,
見佛悟無生,乘願回娑婆;此則方可云,生西勝資糧。若死於家庭,
即此所愛者,成為生西障;如五馬分尸,令不安祥逝。自心既常貪,
家庭之安樂;于其臨終時,頓然以捨棄,自心必難忍,尚何暇存心,
趨向于西方?遠行于異國,暫時愛別離,猶時觸境起,貪戀家國想;
一旦永訣別,長劫不再見,如此臨終時,安得不留戀?一切生前時,
所學往生法,及中陰修習,由有子女障,及死魔相擾,決定不能修。
外氣才斷已,已活埋棺中,上七而下八,衣服重重纏,死亦不自在,
更何能自修,到一心不亂?又世間順境,惟樂不厭離;於西方極樂,
偶修不相續;權衡墮與生,墮分必居多。為令生西力,加強勝于墮,
則當常閉關,一心趨向之。世間安樂境,妙食與美衣,一切好受用,
皆不生貪著;惟思淨土樂,與上善人俱,得不退轉位,如彌陀經載;
一一常欣求。如久別遊子,欲入母懷中;雖遇七惡犬,圍吠于四方,
我此欣求念,一刻不捨棄;此則願西者,應有之行持。一心之證德,
更非容易事!嘗見某大德,曾閉九年關,專念彌陀佛,自云猶未証。
一心不亂德,當其顯現時,念佛三昧生,此則上上品;然非必如是,
方可得往生。欣厭能徹底,亦可得往生。惟知其難證,益當早加鞭。
密宗之頗瓦,即身成就法,非帶業往生,故尤難成就;苟無生西糧,
雖具插草相,決定不往生,(關於遷識量,曾著論詳辨,見拙文集中。)
因果不亂故。十善人天乘,如塔之基礎;欣厭與一心,往生下三層;
頗瓦則塔頂,非離彼基礎;空中起樓閣,惟是癡人夢!偶有出離念,
而無出離行,欲據此偶然,了彼長劫業,何異以豚蹄,禳田求盈倉!
故當常檢點,出離心切否?于世間諸法,厭離心一尺,往生得一尺;
厭離心一丈,往生得一丈。十萬億佛土,由出離得到。因果必相當,
如理善思維。淨業諸行人,通病在苟簡;他日出關時,造破苟簡論,
此中未詳及。願具善心者,早生厭離心,乘此厭離心,得生極樂國。
行者陳健民,土鼠年正月,將與蘅老別,孤身留印度,書此以贈之。

                     右頌為黃蘅秋老居士造,其中語多就彼私人言。


好,〈人天資糧、往生資糧辨別頌〉。這是在三百一十三頁上面(《曲肱齋讚頌集》)。今天是五月十九號喔。然後,他說「人天乘資糧,與往生資糧,最易相混淆」,什麼叫「人天乘」呢?就是說教導你啊,噢,你人怎麼樣作善,或者修道啊,你可以成仙吶,那麼這都還在天界裏面的,這種叫「人天乘」。耶穌他們說,呃,回天堂去啊,這些都是人天乘。就是說這一類的,這一類呢也有資糧,所謂「資糧」就是什麼?就是他在精神上,他的一個儲備、他的福報,等於說那個叫做他的資糧,就是使得他在這個精神的路上,他能夠走得長遠的,那是叫他的「資糧」。那麼人天乘所謂的資糧,通常講就是說,喔,你對天有信心啊,你做好事,不做壞事啊,這些都是嘛,都是人天的資糧了。那麼他說「與往生資糧」,那麼跟往生,我們這裏所謂的「往生」,是說往生淨土,往生佛的國度,不是只有說阿彌陀佛囉,任何,嚴格來講就是任何佛的淨土,都是往生囉。那麼跟往生的資糧呢,《阿彌陀佛經》也有說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嘛,對不對?你要到佛的淨土去,都是要有很多資糧的,要做好事做很多。那麼這兩樣呢,怎麼分別呢?怎麼樣是生天而已?怎麼樣是去到淨土?因為去淨土就超出輪迴了,所以跟生天是很不一樣,你生天你還有可能輪迴下來嘛,你如果往淨土你就超出囉。那麼他希望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很容易混在一起,分不出來到底怎麼樣是生天而已,怎麼樣生西。再來呢,是說他希望這些本來是只能夠生天的,因為還在輪迴裏,就不圓滿嘛,他能夠同樣做這件事呢,誒,只要懂得怎麼樣,他就變得是往生的資糧,那不是更好嗎?所以他把這個〈辨別頌〉作出來了。他的意思,一方面讓你分得清楚,哪一種是哪一種;另一邊呢,更希望說,因為你懂得分辨呢,你就會轉人天乘的資糧為生淨土的資糧了。

「惟上師彌陀,住頂加持之」,那「惟」這裏就是希望囉,惟願囉,希望、但願囉,但願上師彌陀,所謂上師彌陀,上師與彌陀是無二的,觀上師就是彌陀住在頂上,顯阿彌陀佛的相,但是那個臉呢,是上師的臉,那麼彌陀跟上師是無二的。希望他在我的頂上,加持我使我講得很清楚、講得沒有錯誤。「十善與五戒,能守護不犯」,他說我們佛法裏有講十善,所謂十善就是十惡什麼,殺、盜、淫、妄、酒什麼、什麼,然後前面加個不,就是十善,就是你不做這個壞的,那就是好的。十善和五戒,五戒是一般開始時那個居士們受的那個五戒﹕殺、盜、淫、妄、酒。那麼這些呢,五戒是說你不可以做什麼、你不可以做什麼,有沒有?有那樣的戒律。那麼你能守護不犯,你能夠遵守這些而且護著這些教條,就是說戒條,真的要這樣做,而且不違犯它。那麼「人天乘資糧,根本即在此」,那麼一般來講呢,你做的這些五戒十善哪,就是這樣做的話,就是人天乘資糧,就是說你就是往善道走了,你這個人做了這麼多好事,以後不是生在人間也是往天去了,對不對?就是這個意思而已。所以他說根本是在這些地方了。他說「此雖能通後,往生亦必具」,他說這些資糧呢,雖然跟後面的也有關係,因為沒有人可以說不做這些,這基本的不做而能夠往上走嘛,對不對?你要有更高,基本上這些要做好啊!所以他說所謂能通後,就是說跟後面更高的要求是相關的、是通的。而且他說「往生亦必具」囉,他說你要作往生的人,你需要有很多的福德因緣,當然這些基本的說不做、不做、不做,你也都要做到囉,對不對?「然若止于此」,但是呢,你如果只是在這裏守十善五戒,他說「決難生西」,他認為是不夠的,光是守了這個消極面,就是不怎麼樣、不怎麼樣,有沒有?你不做這些壞事呢,不夠的,他認為不夠的。(問﹕為什麼?)為什麼?就是下面來了啊!

他是說「欣厭必徹底」,這句話很重要。他說,你欣,你喜歡跟厭,「厭」是討厭,這個要徹底的喜歡、徹底的討厭,怎麼樣徹底喜歡呢,徹底的希望去淨土,徹底的不想再來輪迴,你要有這樣的決心喔。這樣的徹底的欣跟厭,而且呢,一心能不亂,還一點呢你這個志願要堅定啊,不亂喔!你不要在那裏三心二意,去這個也可以、那個也可以,結果還在猶豫的時候,就又隨著業掉下來了哦!(笑)。問題在這裏,一心要能不亂哪,喔。那麼呢,淨土宗通常是講說「信願行」,當然淨土宗是講說往生西方阿彌陀佛世界,但是我們講這些法都要了解說是任何淨土。所以對任何佛,你希望往生他的淨土,也都是一樣的道理﹕信、願、行。「信」說真的這樣,真有這個;「願」是說真正發願說,我要去了;然後「行」,就是說照著說,該怎麼做才能去,像阿彌陀佛都是說,你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什麼,喔,你要做,做到真的能夠念佛一心不亂,你才有可能嘛。「如此條件具,方為生西因」,你要這些都滿足了,你看,他把它講成說﹕欣厭、一心、信願行。這些你都滿了,你纔是真正會往西方去。不然你再好的一個人,你說,我不想去啊!不想去,佛菩薩說,啊呀!你不想去,就繼續留在那裏做好人吧!你就不用去了,對不對?佛、菩薩是無我的,不會強拉說,哎呀!不行啊,你非來啊!你不想去,何必拉呢?「人天乘行者,與願西正士」,他說修人天乘的人啊,就是常常在做好事的這些人,不做壞事做好事的人,和想要生西的這個正士,「正士」就是正道上的人,因為這是佛法上的人,所以就是正士了。「用心有差別,不可不辨明」,他的根本發心是有不一樣的,所以非說清楚不可。

例如行布施的話,譬如說拿一件布施來講囉,你只是說,啊!我可憐你這個人這麼窮呀,那麼我給你一個,讓你今天可以吃一個漢堡,就是暫時有一點安樂,因為不管你怎麼樣照顧他,最多就是照顧一輩子,從佛法來看,都是暫時的安樂而已喔。那麼「施以衣食住」,又給他吃、又給他穿、又給他住,什麼都搞得好好的,這只是人天善囉,這好人是好人囉,做到只是人天的善。「若于此施上,能知三輪空」,你在布施上能夠知道,所謂「三輪空」就是說﹕施者、受施者、還有所施的方法,包括東西啊什麼,都是空性。這個空不是說沒有,是說其實根本上是空性的,所謂「空性」,就是都一時因緣如此。今天我有錢你沒有錢,我身上正好有這個,我願意給你,這幾個條件具足,就變成我給你。那個「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過了十年,你有錢我沒錢,你願意給我,噢,那時候就是你變施者,我變受施者,有沒有?給的東西也不一樣,我現在給你的是麵包,你給我的也許是一件衣服,有沒有?這個意思。這樣了解的話就不會執著說,我是給你的,哦,你是受我恩惠的人,我就驕傲啊什麼,沒有啊!不知道什麼時候環境一變,誰是誰?沒有什麼可以驕傲、可以了不起喔。他下面說了,三輪空就是說,「能施與所施,施法三輪空」,「所施」就是受施者嘛,「能施」就是給布施的人,「施法」,施的方式啊、施的東西啊,這三樣都是本來空性的。

在這個空性中呢,「悲憫世間苦」,因為知道是空性,就是說一切是一時因緣條件合和的現象而已。那麼因此呢,你悲憫世間苦,你知道說,任何時候這個苦沒有一定在哪裏啊!也可以是他,也可以是我,也可以是別人,世間就是只要條件不具足就有苦嘛,所以他因為了解空性,他不會看成說,噢,我有錢我永遠一輩子有錢,我一定都沒事,不是這樣子,我不曉得什麼時候也會遇到事情,所以他就了解說,只要還是在世間,沒有超出輪迴都有苦,了解空性就了解都有苦。那麼一方面是給他這個暫時的救濟,衣食啊這些東西,但是呢,「悲其具苦因」,就是了解說,哎呀!他最可憐的地方,還不是眼前沒這一頓,而是說不知道哪一天纔能夠免於這種衣食的擔憂,有沒有?只要在輪迴間總是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苦,因為他有苦因嘛,他根本還在輪迴裏嘛!「長劫自輪回」,不知道多久、多久,一直在那裏輪迴。「何時方出離」,何時才能離開,這個「出離」就是出離世間了,更嚴格講是出離輪迴囉,佛法來講世間就是輪迴嘛,六道都是世間嘛,喔。而且到什麼時候才懂得要修淨土?就是說知道有淨土可信,而願意發願往生,而且修淨土的法門,終於最後能夠一心不亂到那裏去。所以他說這個呢,就是希望生西的人呢,他有一個特別的資糧的地方,是他這種悲心哪,他那個希望往生不是只是說,噢!我一個人趕快到那裏,以後就永遠沒有苦了,個人安穩就好了,不是這種意思的。而是說,喔!其實世間呢都是苦,所以呢我們求往生,為什麼?一來是希望自己永遠離這個苦,二來是因為你真的能夠去到那邊呢,你就能夠乘願再來,幫更多人去,這樣的意思。

那麼他說譬如要救一個國家囉,你如果只是想說,呃,我們是東亞病夫啊,很弱啊、很可憐啊,我們要國家強啊。那麼結果呢,你的一切只是想要目的在強你的國家了。因為你有一個偏於一點,而不是基於說,對世間一般的這種普遍的、平等的這種關懷的話,那麼他說,那麼你就可能利用佛教。像日本的佛教呢,他認為是國族化了,為什麼呢?他說明治維新以後呢,為了使人口增加說,哎,和尚也可以娶妻啊!那麼這個呢,就已經違背佛法的法度了。他說,不是以佛法來救國家,而是以佛法來遷就你國家的需要,這種的設施呢,「違反難生西」囉,他說跟佛法不合,所以就不能生西了。因為你被一個世間的觀念綁住了,欣厭不徹底啊,你沒有真的是悲心,同體大悲說為一切有情,而是只是針對一個國家,就是有私心在了。「宰官所當知」啊,他說像這樣的話,這些作官的人,你要知道囉,你把佛法弄成、變成是來利用來為你的國家,那麼就大錯了,他是這個的意思喔。

他說或者呢,你用世間的方法囉。「改良衣食住」,就是說經濟上努力囉,工業啊、農業啊什麼,哦,世間一般人間的方法呢,把衣食住行都改得很好囉,國家也強囉、人民也富足囉,那麼「仁政佈天下」,大家都說,噢,這個很好囉,天下太平啊,而且不去打別的國家什麼了。但是呢,不管你做得多好呢,只是生天的因而不是生西的因,為什麼?因為你的目的只是世間的這個改善,你並沒有想到要生西去啊!而且你做這樣子呢,你跟法無關,所以也不是皈依法。你如果是皈依法的這些官員們呢,你要相信說「法」可以救國,而不是用世間法可以救。雖然也應該調整世間法安樂,就是說雖然也要照顧到人民的衣食住行啊,但是呢,不止於此,因為你要徹底的救一個國家的話,你要設法使全國的人呢,都能夠行十善哪,都能夠知道娑婆世界的苦啊,而且「建立心淨土」,這是兩個意思囉,一方面呢,他心中清淨猶如淨土了;另一邊就是說,心中有淨土在,就是希望、知道淨土的好,相信淨土的好,願意去了。「令個個國民」,使所有的國民都知道要修淨業,而成就自性彌陀,就是說他能夠成就自己本來清淨的那個阿彌陀佛,他也成佛、他也成阿彌陀佛。「雖處於五濁,心自生極樂」,雖然在這個五濁惡世了,什麼命濁、劫濁囉什麼那些(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雖處於這個五濁裏面囉,但是他的心呢,完全超脫,而且有本來清淨的那種,無與倫比的那個快樂了。「如此之行業,廣如孛經說」,那麼這些呢,你要看到,詳細說的是在一個叫《孛經》,這裏面有講到。「自修勸他修,此則生西因」,自己也修並且勸別人也修,那麼這樣子呢,就是生西方的因。

好,現在呢,是要接著講這個〈人天資糧、往生資糧辨別頌〉。從昨天講到的三百一十四頁的「自修勸他修,此則生西因」開始。那麼再來他講什麼,「如本屬閒人,原無政治位,策己早成就,于經亦許可」,他是說,你這個人呢,如果是一般的平民囉,並沒有政治上的地位囉,那麼你專心說鞭策自己,「策己」是鞭策自己,就是自己努力囉,早點得到成就呢,「于經亦許可」,他說經上也許可你這樣的,就是因為他前面講的是說,你如果是政府的官員啊,你有社會地位啊,你應該設法使整個社會都朝佛法去,如果你並沒有這些權位的時候,那麼你光是努力先進修,使自己早點得到佛法上的成就呢,哦,經上來講,這種也是一種方法了。為什麼呢?他下面講說,「一人得初地,世間得安樂,五榖能豐登,和平無戰爭,何況能成佛,所利更逾此」。他說因為你如果自己早成就呢,一樣是可以廣利世間嘛!他說照經上講呢,一個人如果真的變成初地菩薩了,那麼呢,他所在的那個世間就會得到什麼樣的安樂呢?「五榖能豐登」,就是說豐收囉,種種食物都豐收囉!而且呢,因為有菩薩住世呢,世間就和平,沒有戰爭了。他說初地都如此了,何況你如果能夠早點成佛的話,那你能夠利益的當然是遠勝過這個了喔。他說比方說,在家庭之間呢,你做父親的人,「為父止於慈」啊,你做父親的人對於家人呢,你只是很慈祥的話呢,他說「此為人天善,非是生西慈」,他說你只是對人慈善,在家庭裏對一家人,或者廣義講的家庭就是親族啊,你很慈祥啊,樂於幫助他們什麼這些,他說這些都是只是人天之間的善了,而不是生西的慈悲了。因為你這個是限於說,跟家人有親戚關係你才這樣子好嘛,對不對?他說,彌陀呢,雖然也是慈悲的呢,可是他跟世間的愛是不一樣的。

他說「愛染不教習,慈母多壞兒,世間且不許,何況出世間」,他說世間有什麼是不許可的呢?「愛染不教習」。就是說,哦,你溺愛這個孩子囉,就是說他怎麼樣,「染」就是說也跟他一樣了,說就是放縱他的意思了。那你溺愛他、放縱他、不教他、不教導他,「習」的地方是教他說,喔,你要練習怎麼樣應該改過來,不這樣子去教的話,可能只是講嘛,「習」的話是你還要跟他說,你要改啊、要做啊,你要照著我的要做啊!那麼你如果不這樣教導、鞭策你的小孩的話呢,「慈母多壞兒」,就是說有些母親因為很溺愛小孩呢,結果她孩子都變壞了,因為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慢慢、慢慢就規矩都沒有了,就隨心所欲亂做了喔。他說像這樣,世間都說不好啊,「世間且不許」,說不許可,就是說不贊同的意思。「何況出世間」,何況我們要超越世間,哪裏可以有這樣的事情嘛?如果你在家庭裏對你的妻子生了貪染,「於家常糾纏」,就是說你對妻子有貪愛啊,你習慣於跟她糾纏在一起啊,那麼「於家常糾纏」,那麼結果你常常就被家庭間的這個恩愛的事情啊,或者她高興不高興啊這些事,搞得你心都是亂的,那麼如果是這樣的結果呢?「十善且不具,生西安可能」。他說這樣的話,你忙著這彼此間的恩恩愛愛,或者計較啊、怨恨啊,這都搞不完了,那還有什麼時間做慈善呢?慈善的事都做不來了,那哪有可能說有生西的可能呢?有沒有?你心又不欣厭,因為你不徹底嘛!你還在那裏糾纏嘛,那你哪有可能生西呢?喔。

「故近事男女」,所以呢,近事男、近事女是講什麼?就是居士了,居士叫做「近事」。近事就是他是接近於佛事,但是他呢,因為他不是完全投入,所以他只能算是近事,所以是居士的意思。「近事男」就是男居士,「近事女」就是女居士。所以這些佛教徒呢,雖然你家裏是和樂的,因為家庭不一定和樂嘛。你就算這麼幸運了,在家裏而且和樂,可是呢你要知道觀察,就是說你還是要能夠去怎麼樣的想,這地方的「觀察」,就是說依法來想,你要怎麼樣依法來看清楚呢?他說「夫妻如冤家,子女如債主」啊。夫妻間的關係呢,他說像冤家一樣,「冤家」就是說彼此有仇恨,以前有積的仇恨那樣的樣子,為什麼這樣講呢?就是說總是免不了要管來管去嘛,有沒有?你沒有一個夫妻,就是很和樂,不會有人說,啊!你什麼都好。總是你做什麼,他想說,哦,不要這樣!一起要做什麼,他又要這樣、他又要這樣,總是有這些事情,總是管不了的嘛,對不對?所謂「管不了」,就是說總是不停的會要管你嘛。那麼呢,「子女如債主」,為什麼要把子女想成像債主?因為子女是要靠你撫養起來,他一下要這個、一下要那個,他又喜歡什麼了,他又要什麼了,那他又沒有能力,不是都要你供給嘛,所以這樣看的時候,好像債主不是一樣嗎?就是一下要你這個、一下要你那個,好像都是你欠他的,你還心甘情願要還嘛!對不對?

然後「家宅如牢獄」,就是說,每個家他總是有想說,哦,我們家這樣子,你如果怎麼樣的話,這個我們家裏不行啊!就要限制你的行動,因為他不一定了解你要做什麼事情,所以他多多少少在你的種種方面都要限制你,所以,既然有了限制,他說就好像是個牢獄一樣的。然後「財物如桎梏」,他說,哦,你即使不是說窮得沒得吃、沒得穿,可是你東西一多來呢,誒,這些東西也是把你綁住了。為什麼把你綁住了?你不能不處理啊,你不能不防護啊!你不注意的話,誰給你偷了,誰給你搶了,那你為了這些,你放著你覺得可惜啊,你要經營啊,喔!這些不是把你的時間都綁住了嗎?你這個人就不能自由自在說,我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那麼這些呢,他說「宿業所感召」,就是說即使你在和樂的家庭裏,富裕的環境裏,你要了解說,這些是你過去生所做的事呢,所累積的因緣的結果。「感召」是說,他因緣累積的結果,變成這樣子的。「今生當猛省」,因為你能了解他這個有冤家,類似像冤家的地方、像債主的地方、像牢獄的地方、像桎梏的地方,就是說都是對你的身心,都有限制的作用的,都有糾纏的作用,都有使你不能照你真正想的去做事的那些限制,所以呢,他說「今生當猛省」,所以這輩子呢,你要了解說,喔!前輩子做的事,搞得我現在是這個樣子,就是做人很難,沒得真正的自由跟快樂。那麼呢,「常生厭離心」。這個「厭離」呢,也不是只是厭離說,哦!現在這些東西把我綁住,而是說,啊!生生世世如果不懂得怎麼修的話,永遠這樣下去,這輩子做得再好,下一輩子又是一堆纏縛,永遠是沒得辦法得到解脫呀!所以就常生厭離,這個「厭離」呢,是厭離這個世間的這些因緣了。「不復再造業」,不想再做什麼,變成又是再來世間糾纏的因緣囉。這裏不再造業的意思就是說,就要停止世間的因緣了,說我們不要再有了。

他說「苟難如維摩」,就是說,「苟」是如果的話,如果你不能,「難如」就是不能像「維摩詰」這個大居士一樣。你看這個維摩詰大居士的話,他雖然在家呢,誒,他還可以說法,說給好像是文殊菩薩聽啊什麼,就是說甚至等於說他比菩薩都還高明,他那麼高明的話,那你在家沒關係囉!為什麼呢?「處家無染污」囉,你雖然在家呢,誒,你言行身心全是解脫的,而且還能夠教導別人,你如果是這麼高明呢,那麼「則當善自處」囉。他說如果你不能像他那麼高明的時候,你要怎麼樣?「則當善自處」,你就要自己好好的考慮,你自己怎麼樣子來安排你自己的環境。他的意思就是說,你就要想辦法另外找一個環境去修行囉,這樣的意思。「善自處」,妥善的把自己安排一個處境囉。「離家入深山,深求淨土樂」,他說你就要離開家裏了,自己一個人躲到深的山裏去囉。這裏為什麼要說深山呢?就是因為說,你不是只是要離開家裏的這些纏縛,而且你是要離開世間,世間都有纏縛,所以你要到人少的地方,自己在那裏安靜的修。「深求淨土樂」,就是說你深深的去追求淨土的這些樂趣了,就是法樂了、法喜了。那麼「深求」是因為你要一個人沒有人吵你,而且你專門在修,那麼你才有可能深入嘛!

「見佛悟無生,乘願回娑婆」,他說你要是能夠深入呢,那麼你就有什麼可能呢?這個「見佛」呢,連下面「乘願回娑婆」的話,就是說將來呢,你往生淨土見到阿彌陀佛了。而且見到阿彌陀佛呢,因為往生的人不一定是徹底通達空性嘛,他只要煩惱清淨、佛力加持也可以去,去那裏呢,慢慢長養呢,在佛、菩薩的教導下,都是跟上善人在一起,那麼,哦!你也「悟無生」,就是你也了達空性了。你自己了達空性,那麼你在淨土,當然是你也要證達了。不是只是說,這個「悟」不是只是開悟,要有證入了,證入了空性的話,那麼你就可以乘願回娑婆,乘什麼願?就是說,我們求往生不是為個人嘛!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終究得解脫,那麼為了這個呢,我們希望先自己學會怎麼解脫,才能教人、才能幫人嘛!所以我們的願,往生的願是要包括說,因為這樣才是,不然的話,你還帶一個念頭說,喔,我只要我好,那你怎麼去得了?有沒有?淨土不能有私心嘛!因為這個願還是菩提願,還是要一切眾生都究竟解脫嘛,所以順這個願,你就怎麼樣?你要回來了,因為你自己已經悟入空性,你就是在娑婆世界呢,你也是可以身心得解脫的時候,你就回來,來教化眾生了,來看誰跟你有這個佛緣呢,慢慢又把他一個、一個引導出來,讓他也能自己好好修,修到他也往生淨土,這樣子。(問﹕這個「無生」是不是無生法忍的意思?)不是、不是。這裏只是說空性的意思,不生、不滅,不垢、不淨那樣的意思。「悟無生」是了達空性、證入空性的意思。「此則方可云,生西勝資糧」,他說你在家的人,你如果能做到這樣的時候,那麼因為你有深入去修了,你這些才是生西的資糧了,殊勝的資糧了喔。不然的話不管你在家裏處得多好、處得多好,你還沒有到維摩詰居士的地步,那你總是免不了這些糾纏呀,拖啊、拖啊、拖啊,你下輩子一定也是最多就是人天裏面嘛,對不對?你不可能往生西方了。

他說,你死於家庭了,你如果不自己先找一個地方安排,去專門修行的話,你如果最後老了、死了,病死了,是在家庭裏面死的,那麼會怎麼樣呢?「即此所愛者,成為生西障」。就是說,就是你平常愛的這些人呢,到時候往往就變成你往生西方的障。比方說,啊!我不要緊囉,我就在家自己念囉、自己拜囉!喔,看來好像沒問題啊,他們久了習慣,也不理你、也隨你了。誒,可是到你老了、病了、弱了,在死的時候呢,哇!因為那時候你不能自主,你就躺在那裏隨人家搞了。哎,這些人呢,有的就說,哦!我是信基督教的,馬上把你拖去受洗囉,這個都是真的事情嘛!然後有的說,喔!爸爸現在要怎麼樣儀式才好啊什麼,就在旁邊吵起來了,或者要爭財產了,或者有的要什麼…,種種、種種的,就是說這些人你平常看不到,他有的,爭財產那個是說不管你了,有的是為你好,也是吵得一塌糊塗的。哦!這個病現在病到這樣,該怎麼做才好,也是一大堆意見囉,也是吵個沒完啦,那你要怎麼辦?他的意思就是這樣。就是說,那你想想囉,不管你平常修得多好,到時候這些你關心的人都為你在吵,那你心能多清淨啊?你能夠真的不管,就是專心念佛嗎?很難嘛!所以他就告訴你說,你在家庭裏會有這些的問題囉。他說「如五馬分尸」啊!比方說你有妻子啊、有小孩啊,好幾個小孩啊,有兄弟姐妹啊,如果父母也還在啊,喔!每個人都有意見。那一人一頭,不是像五馬分屍嗎?五馬分屍,你知道吧?就是五匹馬,一根繩子,馬身上拖著一根繩子綁你的脖子,然後另外四根也都綁著你的四肢,然後五匹馬一起打就,啪!這個人就整個撕裂了。他說你這個情況不是像這樣子嗎?「令不安祥逝」,這些所謂最愛你的人,讓你到時候死的時候,他如果不懂得佛法的話,他不知道怎麼念佛、助念的話,呃,很可能又讓你反倒是不能安祥死掉的。

「自心既常貪,家庭之安樂」,平常你心裏老是想說,啊!家裏這樣子安安樂樂很好了。「于其臨終時,頓然以捨棄」,要是你現在遇到死了,你說,喔,這個家裏,喔,這個多愛啊,這個多可愛啊什麼,你平常這麼喜歡的,要你說忽然,當然你是非走不可,你也沒辦法久留啊!但是你心裏是怎麼樣呢?你說「自心必難忍」。這個時候心裏一定很難過囉,忽然要你,這麼愛的,忽然說都沒有辦法了,都非丟不可了,都得離開了,那你心裏哪裏會很平靜?一定是痛苦得很嘛!難以忍受這樣的痛苦嘛。「尚何暇存心,趨向于西方」,在那麼痛苦的心情、捨不得的心情裏,哪裏還有辦法說,喔!我要往生西方。(笑),根本就忘記了,對不對?

他說「遠行于異國,暫時愛別離,猶時觸境起,貪戀家國想」。你如果到別國去了,離開自己的國家很遠了,雖然只是一時跟所愛的人分別,「愛別離」就是跟所愛的人分開了,雖然只是很短暫的。「猶時觸境起」,就是都還會有時候呢,哦,看到什麼、看到什麼,就又想起什麼呢?貪戀家國想。會想起家鄉啊、想起家人啊、想起什麼好朋友啊,有沒有?人就是自然這樣嘛,看到什麼想說,哦!他那時候給我什麼,有沒有?就自然觸景生情囉,會想了。他說暫時的分別都這樣了,「一旦永訣別,長劫不再見」,如果說,噢,現在是要死,這一別呢,就也不可能復活嘛,那就永遠分開了。而且呢,「長劫不再見」,你也不知道自己會往哪裏去了,也不知道他們以後會往哪裏去了,就是等於說,不管你多愛,到時候想要怎麼樣聯絡啊、再見什麼啊,都是茫茫然不可能。那這時候,這樣的臨終的時候,到死的時候是忽然體會說,哎喲!這一別就變成這樣的時候,「安得不留戀」,他說,唉喲!你哪有可能說平常很愛的,這個時候就可以忽然說,完全可以鐵面無私,冷冰冰的就完全放掉?心裏一定是很捨不得、很捨不得嘛。「一切生前時,所學往生法,及中陰修習,由有子女障,及死魔相擾,決定不能修」,就是說你以前哪,不管你那時候,一切安好的時候,你說,喔,我多努力啊,我也學了,哦!往生要怎麼注意啊,死的時候要怎麼注意啊,還有中陰的時候要什麼,你頗瓦法也修了,中陰救渡法也知道了,什麼搞了一大堆,但是呢,「由有子女障,及死魔相擾」,但是到死的時候他不讓你好死啊!比方說它忽然給你一個意外死,或者被病折磨得半死,你弱得一塌糊塗,你根本沒有一秒鐘不痛苦,然後又有子女在那裏鬧,這麼痛苦、這麼困難的情況下「決定不能修」,你不管你以前好的時候說,喔,我修了多少年、多少年,到時候你根本哪有力量去說,哦!開始念皈依、念什麼?你什麼都念不來了,你怎麼修法?根本不可能修,你說不定都忘記了。然後而且比方說,你說,喔,中陰裏面他教你說,你看到強光要去啊,反倒那些舒服的不要去啊什麼,講是這樣講,到時候你哪知道你真有那個勇氣?你說不定一看就好怕,就正好往相反的做了,你也不知道啊,對不對?

然後「外氣才斷已,已活埋棺中」了。他說外氣,就是說,平常不懂嘛,只要你呼吸停了、心跳停了,就說,噢!這個人死了。西醫的話當然是這樣囉,他們來就是一個塑膠袋子把你裝起來,就根本當做你是沒有知覺,然後運到殯儀館,就是往那個什麼停屍間,就是那個冷凍庫裏面放了。好了,他說「已活埋棺中」,從佛法來講,你這個身體還暖,只要還有任何一處還暖,就是還沒有死盡,就是你的這個識呀,八識,就是還沒有完全離開這個身體,那這個時候呢,哦,他甚至說馬上把你活埋棺中了。那你看人家回教的話是說,一說死當天要埋的,從佛教來看,很多就是等於是活埋嘛,就是說你還沒有死就已經把你埋了。而且呢,「上七而下八,衣服重重纏」,他是說,因為我們中國人有的是說,要給他穿多少層、多少層衣服啊!他說,你看,上面七件下面八件囉,衣服重重纏,多麼的不自在,而且你還在正在脫離身體,正在痛苦的時候呢,喔,他給你動來動去、動來動去,那時候的這種動呢,對一個這個裏面來講,就等於說,你如果完全不動他,他還比較能夠說走他自然的路囉,他這樣忽然給他動一個手、動一個腳什麼,身體這樣高啊、下啊什麼,他裏頭等於說,你忽然來了暴風啊、來了旋渦啊什麼,這樣子在攪他,死也不自在了。死都不自在了,遇到那麼慌亂的情況,那你還能怎麼樣修呢?甚至修到一心不亂?都不可能了。說不定有的就會瞋恨了,就很痛苦,所以就恨起來了,說這些人為什麼把我搞得這樣子?哦,那不是更糟糕?那就不但是不能一心不亂,而且是壞的心起來,壞的心起來就往墮落的道走了,就往六道裏面低層的去了。

「又世間順境,惟樂不厭離」呀,對世界那個好的那些環境,好吃的囉、好穿的囉、好看的囉,喔,玩啊,玩就很舒服沒有事啊,很舒服啊。「惟樂不厭離」,只是喜歡這些東西,好的享受,而對它沒有一種說,看穿說這個不是久遠的東西,一時的,然後最後呢,你有精力、有健康的時候,你都用在這些享受上,到你真正需要修行的東西來幫忙的時候,因為你那個時間都用在那裡,你也沒有修過,你不是最後是很慘嗎?如果看得穿的時候,就現在有時間、有精力,要用在修行上嘛,喔。那麼因為你平常是喜歡這些好東西享受嘛,「於西方極樂,偶修不相續」,所以你比方說,本來說晚上什麼都做完了,我要念佛兩個鐘頭,可是一看說,啊呀!這個連續劇很好,這四十集,我們一看那,那四十個晚上就只有修一個鐘頭,有沒有?就是「偶修不相續」囉!你就總是多多少少就打折扣囉。有時候說,今天去哪裏玩,哦,那這幾天路上不方便,算了,晚課就停了,就這樣子喔。「權衡墮與生」,你看你實際上是這樣做的話,那麼你來想想,將來你到底是,所謂「墮」,就是還是留在輪迴裏,或者是生西方?那麼「墮分必居多」了,你既然偏重於這些,當然你將來留在輪迴裏的可能性就居多了嘛。為了使生西的那個力量,能夠支持你將來堅決要一心不亂念佛這樣的,生西的力量能夠加強的話,使他勝過于說留在輪迴,墮落在輪迴了,「則當常閉關」,他說,你最好呢常常自己閉關。閉關最主要就是禁足、禁語。禁足就是你設一個範圍呢,你不出來,單獨在那裏,不跟人來往,不做任何世間的事,不管多重要就是堅持那段閉關期間,你不出來、不找外面喔。而且呢禁語,所謂「禁語」,就是說不止是說不跟人講話,也不要自言自語,也不要心裏想,然後呢,也不要寫出什麼心裏的念頭,什麼都不要,就是盡量只有佛法,只有念佛啊、念咒啊、讀佛經啊、思考佛理啊、拜佛啊、經行啊、供曼達啊,就是都是做佛法的修行,喔。「一心趨向之」,就是說一心一意只有在佛法上。

那麼世間這些好的情況呢,美妙的飲食啊,美麗的衣服啊,一切好的受用啊,「皆不生貪著」,就是說你都要不貪求了,也不要黏著了,不要說,哦!非這樣不可,如果不這樣心裏總是不舒服,老是想著,喔,比較好的那個才好;這些都不要了。「惟思淨土樂,與上善人俱,得不退轉位,如彌陀經載」,你心裏呢要想的話,就光想說淨土是像《阿彌陀佛經》裏面寫的那樣,有那麼多的好處,來往的人呢,都是上善人,都是引導你向佛去的,都是解脫的人。而且「得不退轉位」,就是說要是到了淨土呢,你就不會再回到輪迴裏,這是很重要嘛,喔。「一一常欣求」,這些好處呢,你常常心要去想說,啊呀!要是這樣才真好、要那樣才真好。這樣來改變你對世間這種暫時的享受的這種貪著了。

「如久別遊子,欲入母懷中」,你應該要像一個離開了母親、慈母很久的,在外面遊蕩的這個小孩呢,想起母親來就想說,啊!我要是早點回到母親的身邊,那多好啊!要有這種想念了,想念淨土要像這樣子喔。「雖遇七惡犬,圍吠于四方」,就是說你的身邊哪,雖然有七隻很兇的那個大狗,都露著它那個獠牙向著你咆哮。「我此欣求念」,就是很危險了,七隻狗如果一擁而上,你不是死掉了,而且很痛苦的被咬死?可是呢,就是在這樣的困難的情況呢,「我此欣求念,一刻不捨棄」,就是我心裏還是佛號一句接一句,一點都沒有停止,希望能夠真正的能去到西方。「此則願西者,應有之行持」,他說,你說你希望生西方的人,就是要修到這麼樣的欣厭,這麼樣的能夠一心不斷、一心不亂。一個是「不斷」,一個是「不亂」,有沒有?就是你那個佛號不斷。

他說「一心之證德,更非容易事」,他說要達到一心不亂,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為他這個「一心」呢,有一種一心叫「事一心」,事一心就是說,事情的事,事一心的意思是說,哦,你真的是心裏都是佛號,一句、一句很綿密的接著,沒有絲毫間斷,這樣叫做「事一心」;還一個叫「理一心」呢,就是說,哦,你能夠進入一切是一心,就是一切一體這個意思,這個更難了。(問﹕哪一個理?)道理的理。一個「事」、一個「理」嘛,理跟事。理一心嘛,就是說你能夠證入了,因為這個是理論上,我們講說一切是一體,你能夠真正進入了,這樣時候的證德,理一心的證德是更難了。就連佛法講的這個說,其實都是一體,這個你能證到。他說,他也看過有個大德囉,閉九年關來專念阿彌陀佛了。這個已經多少人做得到?等於說世間少有了,對不對?歷史上也少有了,九年閉關專念阿彌陀佛。可是呢,他自己都還說,還沒有證到這個「一心」的證德。然後你要注意,上面那句是,這邊句點囉,「自云猶未証」,就是他自己說還沒有證到,那你想說多困難啊?這個人已經九年閉關他自己都說還沒有做到;那麼下面是另一句說「一心不亂德」,達到一心不亂這樣的證量、這樣的證德。「當其顯現時」,當你真正的證到這個一心不亂的時候,會什麼呢?「念佛三昧生」。就是說達到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念佛的三摩地啦。就是你在念佛裏面進入一切一體了,這個地方應該這樣講。那麼這是說,如果能做到念佛三昧,就是進入念佛的三摩地的時候,就是證入那個念佛的正定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這是念佛往生上上品。「然非必如是,方可得往生」,但是呢,不必一定要做到這樣你纔能夠往生,因為他都要講這麼難的話,那大家一想,唉呀!反正我做不到就算了嘛!總要跟你講說,哎,你只要是努力到怎麼樣,也是可以啊!

他說「欣厭能徹底,亦可得往生」,這一點很重要。他提出來說,就是你欣淨土,希求淨土,厭娑婆,厭這個輪迴,這個你要是真正徹底,心裏確實是這樣的話,也有可能往生的。但是呢,因為你知道說這是很難證到的,欣厭徹底也很難嘛。「益當早加鞭」,更應該,這裏「益」是更的意思。更應該呢早點,「加鞭」就是自己多努力囉。「密宗之頗瓦,即身成就法,非帶業往生,故尤難成就」,他說密宗的頗瓦法呢,這個是,他這裏是講修頗瓦自己往生了。這種呢,因為你頗瓦修成功的時候,自己從頂門出去,跟上面的阿彌陀佛合體,那麼就在那一刻,就成就阿彌陀佛了。這是一種即身可以成佛,就是說你這個身體還活的嘛,你修這個法你出去了,就變成阿彌陀佛。那麼你就在這一生裏面就成就了佛呢,那麼這個呢,不是一般的帶業往生,這裏是以前他還沒有作那個研究以前寫的,說會帶業往生,其實他的意思是說不是消業往生的。「消業往生」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說,我們通常說很壞的人要是有那麼難得機緣,最後還能夠遇到人家,勸他念十聲佛號什麼,他也是可以去。那這個是為什麼呢?因為頭一個你想,這個都是壞人,哪來那個機緣,去踫到那個人還能開導他到能夠信?都臨終了,其實這個都是不大可能,除非不曉得宿生什麼時候有什麼因緣那麼好,可以到時候還有人來渡他。那遇到又能夠真的十念,痛苦的臨終時候能夠念個十念呢,那麼這麼大的,臨終能有那麼大的信願,那麼跟佛的慈悲相應呢,哦,佛力幫他把煩惱消了,並不是說他的愚癡能夠消掉。把他造的這些煩惱業消呢,那麼他有可能往西方去。這些要詳細看的話,就看我們作的那個消業往生那個,《帶業往生查經報告書》裏面有講那些。那麼他說這種即身成佛,這種密宗頗瓦法,那當然是更難成就了。

但是呢,即使那個法,他說「苟無生西糧」,就是說如果你不是平常有積極生西的這些資糧,就是他剛剛講的,欣厭徹底啊,信願行啊,這些你要是沒有做到的話,「雖具插草相,決定不往生」,他就是說,雖然有的人頗瓦說閉關修了七天啊多少天啊,呃,頂上說,師父說,喔!你開頂了。為什麼呢?可以放一根吉祥草在那裏,那個插進去啊什麼,那麼算開頂了。他說即使是只是上面開頂了,他說「決定不往生」,他說還不夠的啦。他說因為頗瓦法要真的開,要中間中脈也開,有智氣什麼,那些非常不容易的。那麼他是說「關於遷識量」,「遷識」就是講說頗瓦法了。「頗瓦」的意思就是把你的這個識,你的識,把識從這個身體裏面送到淨土去,跟佛一體的時候就進入淨土。那麼遷識的證量呢,陳上師有一個論來詳細的辨別。「見拙文集中」,好像是《文初集》吧,《文初集》有個那個〈遷識證量論〉啊什麼的,去看那個。他說那麼為什麼他敢說,雖然人家說是開頂,還是如果生西資糧不夠,還是不能往生呢?他說「因果不亂故」。他說因為因果不可能亂嘛!佛、菩薩都說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往生淨土。對不對?那你怎麼可以說沒有生西的資糧,你只是得了一個外相,你只是有了、開了一個門,你就以為你一定去?還是不夠,他是這樣講。

「十善人天乘,如塔之基礎」,他說修十善哪,然後使得你這個人呢,能夠至少留在人天的範圍裏面,就是三善道,不是三惡道,有沒有?你雖然是輪迴裏呢,那麼你如果能夠留在這個比較高的這個好的三層呢,這些呢,還是塔的基礎了,就好像說你修佛,就好像做一個大塔,當然越上面越尖越少嘛,底下的多啊,那這個最基礎呢,至少你要有十善人天嘛,你要留在人天裏面,你要有十善嘛。「欣厭與一心」囉,他說,你能夠欣淨土、厭輪迴,而且做到說一心不亂囉,那麼這是可以往生,但是呢是下面三層了。就是說塔的,塔有好幾層囉,剛剛講人天那個是基礎,然後上面有這個塔的三層,塔座啊,塔的那個圓的部分,塔的那個尖上去的部分。這些是你能夠欣厭啊,你能夠一心啊,那麼你就往生是等於塔的這些了。「頗瓦則塔頂」,頗瓦法那是密宗最高的法的話,那是等於這個塔的那個塔尖了嘛。但是呢,這些呢沒有一樣能夠離開這個基礎的,對不對?都是在基礎上建立的嘛。「空中起樓閣,惟是癡人夢」,你說完全沒有東西,哦,這裏空中可以起一個樓閤,那是癡人作夢囉。

「偶有出離念,而無出離行,欲據此偶然,了彼長劫業,何異以豚蹄,禳田求盈倉」,他說偶然想要出離世間的苦囉,可是你又實際上一點都做不到囉。那麼就靠這麼一點偶然的一點念頭,你說要把多生多劫的這個造業,都能夠消掉嗎?這不可能嘛!這就好像有一個人說,拿一個豬的蹄膀,去供那個稻田的神吶,他就希望說,哦,這麼一點點的供呢,就能夠,喔!給我豐收啊,我的榖倉都滿吶。他說你給這麼少,你求這麼多,有沒有可能嘛?所以他說,你因果總要相當,所以「故當常檢點」了,你應該要常常自己去檢討了。你的出離心,就是出離世間,這個世間不只是我們人的世間嘛,就是所有三界、六道這些,這些你的心有沒有確切、迫切?這個「切」是迫切、確切,兩個都要喔。

然後「于世間諸法,厭離心一尺,往生得一尺」,他說,所有世間的一切東西,「諸法」這是一切東西喔。「厭離心一尺,往生得一尺」,他說它這個就是你離得它一尺,你往生這邊才近了一尺嘛;你離得一丈呢,往生這邊就趨近一丈了。那麼《佛說阿彌陀經》上講說,喔!阿彌陀佛是離此西方十萬億佛土嘛,就是十萬億個佛的國度啊。那麼遠的地方呢,有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那你要往生西方,他離十萬億個佛土,那麼遠、那麼遙遠,一個佛土就是不曉得……大到無可限量,何況是十萬億個佛土,那麼這麼遠我們怎麼可能到?就是由出離得到。你總要一步、一步往那邊去啊,你一點都不往那邊走,你怎麼去啊?「因果必相當,如理善思維」,你要想清楚啊!因果是不會說,你一點點,稍微作點表面功夫,你就會得什麼真正實在的結果,哪有可能嘛?所以你要「如理」,就是照著這個道理,好好的思維,「善思維」就是好好的去想了。

「淨業諸行人,通病在苟簡」,他說修淨土的人呢,他有一個通病是什麼?「苟簡」。「苟」就是說什麼?馬馬虎虎,苟且啦,馬馬虎虎。「簡」就是一切從簡,啊!沒有關係啦,這樣就好了、這樣就好了。就是都是偷巧啦,「苟簡」就是馬虎偷巧,喔。「他日出關時,造破苟簡論」,他說他以後啊,閉關的時候他沒有很多時間來寫文章,等以後出關了以後,他要寫一篇〈破苟簡論〉。為什麼說「破苟簡論」?他就是要講出來說,你們修淨土的人啊,你這裏這樣馬虎,這裏這樣以為可以簡略,以為可以偷步、偷巧啊,這些都是不對的,這樣子是不可能達到往生淨土的結果的。「此中未詳及」呀,所以我這篇裏,也沒有詳細的去討論這些問題了。「願具善心者,早生厭離心」了,他說希望已經有善心的人,就是已經知道做好事的人,「早生厭離心」,早點了解說輪迴跟淨土的不同,因此而有厭離的心出來了,厭離這個輪迴,厭離世間的心囉。那麼「乘此厭離心,得生極樂國」,由於有這個厭離心,因為你不厭離的話,你不會努力去修的嘛,這個是你的動力啊,你看清說這個不是可以留戀的地方,沒有什麼好貪著的。不久,人生太短嘛,不久就一切一場空,而且到時候老、弱、病、死,情況很慘,你到那時候,絕對無力再做什麼了,一定要乘著現在還有點健康,還有點時間,時間也不知道剩多少?還有一點健康,也沒有人說完全沒病,乘著還有一點什麼,趕快利用這些來做往生的準備了。那麼希望你因為這樣子呢,將來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去囉。

修行者,就是我這個修行人叫「陳健民」囉。在土鼠年這個年的正月啊,「土鼠」這個是因為那個什麼西藏,西藏他們不止說十二生肖的那個老鼠啊,他還又跟金、木、水、火、土這五個配的,所以他每個年,他這是照西藏的來講,所以他說是土鼠年。這個也得去翻藏曆纔知道是哪一年。哦!就是還在跟那個黃蘅秋在印度閉關囉。然後他接著下面說,「將與蘅老別」了嘛。因為黃蘅秋又要回大陸去了。「孤身留印度」,他本來兩個人去的,剩他一個人留印度了。「書此以贈之」,就是說,所以我寫這個來送給他,也就是勸他啦。他說是為他造的,後面這個小字啊,是為黃蘅秋老居士造的,「其中語多就彼私人言」,他說裏面很多話,其實是跟他私人的情況有關的。因為他的環境很好嘛,所以他要提醒他,你這些好的環境,到時候就是你往生的障。勉勵他說,你要欣厭啊、要一心啊、要信、願、行啊,因為他知道說他這一回回去,又是世間事情很多,那不可能說密宗什麼修到高的,那至少希望他說,修淨土將來能往生嘛!就這樣,喔。


                     二〇〇八年五月廿九日
                     養和齋    於加州


[Home][Back to list][Chinese versions only]